兒童孤獨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 主要有以下表現。
兒童孤獨症的表現
(1)孤獨離群, 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繫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 交流的傾向, 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徵, 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 也不喜歡要人抱, 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 不主動找小孩玩, 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 對呼喚沒有反應, 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 自己玩。 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 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 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 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
(2)言語障礙十分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 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 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 並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 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 有的會說話, 但聲音很小, 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 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 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 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 只是重複別人的問話。 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 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 還有不少孤獨症兒童時常出現尖叫, 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3)興趣狹窄, 行為刻板重複
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孤獨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 如著迷於旋轉鍋蓋,
(4)大多智力發育落後及不均衡
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 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 令人不可思議, 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
孤獨症原因
一、自卑情緒的困擾
自卑感是一個人自我封閉的根源, 而自卑心理的產生與父母和周圍人們對他的評價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如果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經常挑剔、指責或做否定性評價, 就會嚴重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自身的價值產生懷疑, 形成強烈的自卑情緒。 由於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害怕受到排斥,
二、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理解
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 往往會忽視對孩子的關注, 有的長期爭吵不休、甚至離婚。 這些家長沒有顧及到孩子的心理感受, 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對物質條件的需求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 那就是對家庭溫暖、親情和愛的需要以及父母能理解自己的渴望。 這些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營養和催化劑, 失去了這些條件, 孩子就沒有了安全感, 就會在與其他人的接觸中不由自主地產生猜疑和戒備, 在心理上築起一道自我防衛的圍牆。
三、過度保護和過分限制
一些孩子從小受到父母和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養尊處優,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對孩子則過分限制,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與人交往和獲得社會經驗的機會,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持久的關係。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後一旦事情的發展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順利,就更容易產生困惑和恐懼心理,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採取逃避的辦法不與他人接觸,而逃避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體驗到離群索居所帶來的強烈的孤獨感。
四、居住環境的單元化
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在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樓房,在享受個人隱秘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增添了幾分獨處的孤單寂寞。歷史仿佛又回到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古代,鄰里之間樓上樓下住了幾年,還不知對方姓甚名誰。這樣的居住環境,加上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使人們交往的機會更少。家長忙家務,獨生子女們在做完功課之後,只好與電視、網路和各種各樣的電子遊戲為伍,難以找到交流和溝通的對象。
五、青少年心理成長中必然出現的年齡特徵
一個人步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心理上常出現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態。他們希望瞭解自己,更希望別人也能瞭解自己;希望能獲得理解和友誼,但又害怕得不到。他們略顯幼稚的思想和行為往往使父母和老師仍然把他們看成孩子,可他們卻自認為無論哪方面都已經成熟了。這種認識上的不協調,使他們感到沒有一個人瞭解我,時常處在不寧靜和無依無靠的感覺之中。這種心理如果長期得不到疏導,就可能固定下來,形成孤僻的性格。
養尊處優,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對孩子則過分限制,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與人交往和獲得社會經驗的機會,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持久的關係。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後一旦事情的發展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順利,就更容易產生困惑和恐懼心理,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採取逃避的辦法不與他人接觸,而逃避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體驗到離群索居所帶來的強烈的孤獨感。
四、居住環境的單元化
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在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樓房,在享受個人隱秘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增添了幾分獨處的孤單寂寞。歷史仿佛又回到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古代,鄰里之間樓上樓下住了幾年,還不知對方姓甚名誰。這樣的居住環境,加上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使人們交往的機會更少。家長忙家務,獨生子女們在做完功課之後,只好與電視、網路和各種各樣的電子遊戲為伍,難以找到交流和溝通的對象。
五、青少年心理成長中必然出現的年齡特徵
一個人步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心理上常出現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態。他們希望瞭解自己,更希望別人也能瞭解自己;希望能獲得理解和友誼,但又害怕得不到。他們略顯幼稚的思想和行為往往使父母和老師仍然把他們看成孩子,可他們卻自認為無論哪方面都已經成熟了。這種認識上的不協調,使他們感到沒有一個人瞭解我,時常處在不寧靜和無依無靠的感覺之中。這種心理如果長期得不到疏導,就可能固定下來,形成孤僻的性格。
精彩推薦:4個孤獨症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