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及早知道小兒腦癱的表現是什麼

小兒腦癱的表現是什麼?關於小兒腦癱的表現, 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呢?其實, 小兒腦癱的表現會很明顯的, 只要家長的細心觀察, 這些小兒腦癱的表現是不會逃脫家長的法眼的。

小兒腦癱的表現是多種多樣, 由於類型、受損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各異, 其臨床表現錯綜複雜, 但小兒腦癱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姿勢異常: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 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 是最明顯的小兒腦癱的表現。

1、俯臥位:由於緊張性迷路反射延緩消失, 嬰兒時期表現為俯臥位時屈肌張力明顯增高,

四肢屈曲, 臀部高於頭部;或不能抬頭, 雙上肢不能支撐軀幹, 肩部著床, 臀部高舉;或上肢內旋、屈曲, 兩手握拳, 下肢伸直, 內收內旋, 足尖朝內;也可表現為一側異常, 一側上肢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

2、仰臥位:頭後仰, 下肢伸直, 有時呈角弓反張姿勢。 由於不對稱頸緊張反射持續時間延長, 表現為頭轉向一側時, 枕部的一側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狀, 面部一側上下肢伸直。 有時呈 Mom反射狀姿勢。 有時呈雙下肢伸直。 四肢肌張力低下, 仰臥位時腕、肘、肩、髖、膝、踝等關節均可同時平置於床面, 呈青蛙仰臥狀

3、由仰臥位:腦癱小兒可表現為軀幹拉起, 但頭後垂;一側下肢伸直, 足蹠屈;雙下肢均伸直伴足蹠屈;一側上肢正常, 呈屈肘動作,

另一側伸直;牽拉時不經坐的過程直接成為直立姿勢;頭極度後垂, 脊柱背屈。

4、直立位:腦癱小兒直立懸空位時往往兩下肢內旋、伸直、足尖下垂, 兩下肢由於內收肌張力增高表現為兩腿交叉呈剪刀狀。 腦癱小兒直立位時, 頭、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 髖腰部側彎;或表現為兩大腿內旋, 膝半屈, 下肢呈X形, 足尖著地。

二、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這點小兒腦癱的表現, 是需要極大注意的。

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方面。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 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 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 而且為交替的蹬踢。 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

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 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 腦癱小兒上肢活動也減少。 正常小兒在l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 而痙攣型腦癱偏癱型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 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 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三、反射異常

痙攣型腦癱小兒深反射活躍或亢進, 有時還可引出踝陣攣。 腦癱小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1、擁抱反射。 2、交叉伸展反射。 3、不對稱頸緊張反射。 4、握持反射。 這些也是小兒腦癱的表現症狀。

四、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 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 瞭解其肌張力。 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 根據手的活動範圍瞭解上肢肌張力。

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 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 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 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痙攣性腦癱肌張力增高表現為"折刀式", 但需注意在檢查時如反復連續多次屈伸肢體, 則"折刀"的感覺逐漸不太明顯。 手足徐動型在l歲以內往往無肌張力增高, 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表現出來, 常呈"齒輪狀"或"鉛管狀"。 強直型表現為"鉛管狀"肌張力增高。 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不增高, 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關節活動範圍增加, 但腱反射活躍或亢進。 檢查肌張力時要注意, 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 由於關節攣縮, 以致關節活動受限, 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

以上就是我們對於小兒腦癱的表現總結。 在我們對於小兒腦癱的表現瞭解之後, 會更加注意小孩子的行為, 這樣無形中就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保護作用。 做到早知道早預防, 早發現, 早治療, 讓孩子遠離疾病的困擾。 想對於小兒腦癱的表現進一步瞭解, 請諮詢我們的線上專家, 他會就小兒腦癱的表現, 給您更多的提示。

腦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