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中醫治療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的方法

中醫依據牛皮癬不同的症狀表現, 將牛皮癬分為不同的類型, 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的治療以涼血、清熱、解毒為主。

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的特點

1.血虛風燥型牛皮癬多見於牛皮癬靜止期。 病久不退, 瘙癢劇烈。 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皮膚潮紅、皮疹多呈點滴狀, 新生皮疹不斷出現。

2.體表症狀:皮膚乾燥, 皮損小如錢幣, 大如地圖, 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 鱗屑較多, 不能遮蓋基底紅斑, 表層易剝離, 基底有點狀出血。

3.體感症狀:患者瘙癢明顯, 常伴有口乾舌燥, 舌淡苔白或舌紅少苔或舌黯有瘀斑。 心煩易怒, 大便乾燥,

小便色黃,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弦滑或弦數。

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的治療

血虛風燥型牛皮癬屬風燥日久, 傷陰耗血或為平素血虛之人。 治宜滋陰養血潤燥、清熱解毒, 用養血潤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銀二方。

養血潤燥方:生熟地黃各15g, 當歸12g, 桃仁9g, 紅花9g, 丹參12g, 玄參9g, 天冬9g, 麥冬9g, 麻仁9g, 甘草6g。

山白草丸:山豆根90g, 白鮮皮90g, 草河車90g, 大青葉45g, 魚腥草90g, 夏枯草45g, 炒三棱45g, 炒莪術45g, 王不留行45g。 上藥研末, 煉蜜為丸, 每丸6g, 每次3丸, 每日2次。

克銀二方:生地黃30g, 草河車15g, 北豆根10g, 白鮮皮15g, 丹參15g, 玄參15g, 大青葉15g, 連翹10g, 麻仁10g。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