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鉀血症並沒有太明顯的症狀,
一旦發生危險就會很大,
甚至會猝死。
引發此病的原因主要有單純攝入或誤服含鉀多的食物、藥物(如青黴素鉀鹽、氯化鉀)或輸入過多的庫存血等。
1、攝入過多
單純攝入或誤服含鉀多的食物、藥物(如青黴素鉀鹽、氯化鉀)或輸入過多的庫存血(由於紅細胞破壞,
鉀釋放於血漿中)。
用靜脈補充鉀鹽以糾正低鉀血症時,
若緩慢滴注一般不會引起高鉀血症,
因為鉀可從腎臟排出,
除非:①腎功能排鉀功能受損;②攝入鉀量超過腎臟排鉀能力。
2.排泄減少
臨床上常見原因是使用保鉀利尿藥,
如氨苯蝶啶、螺內酯和阿米洛利。
其他能引起高鉀血症的藥物還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非甾類抗炎藥,
長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
複方新諾明(bactrim),
噴他脒(pentamidine)及洋地黃過量、β受體阻滯藥和環孢素。
腎功能不全少尿和無尿的病人,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羥化酶缺乏、選擇性低腎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綜合征。
3.鉀從細胞內移至細胞外
見於:①大面積組織損傷和壞死,
如嚴重電灼傷、擠壓傷、肌肉溶解症、高熱中暑(由於紅細胞及肌細胞裂解)、血管內大量溶血,
其中有些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加重了高鉀血症。
②藥物,
用鹽酸精氨酸或賴氨酸治療肝性腦病和代謝性堿中毒時常發生明顯高鉀血症,
可能是精氨酸與細胞內鉀交換,
使鉀移至細胞外;在麻醉過程中用肌肉鬆弛劑琥珀醯膽鹼也有使細胞內鉀移至細胞外作用。
③癌症病人用大劑量化學藥物治療時,
可引發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而引起高鉀血症。
④家族性高鉀性週期性麻痹,
此病屬常染色體遺傳病;繼發性高鉀性麻痹(腎衰病人服用螺內酯是其常見病因)。
⑤酸中毒,
包括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
⑥高滲狀態,
重度失水、休克等均可使細胞內鉀移至細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