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 兩者難於區分。 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 甚至自愈。 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 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 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 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濕疹型多發于四肢屈側, 特別是肘窩和膕窩。 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 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佈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 陳舊皮損小而硬。 病變處抓痕累累, 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 以癢疹型尤甚, 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 病程呈慢性經過, 常反復發作, 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 皮損慣發于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 還偶有全身泛發者。 病變較局限, 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 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 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 病程為慢性經過, 病性時輕時重, 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 即嬰兒期, 兒童期和成人期。 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 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 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 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 此外, 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 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