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處方】地骨白皮3兩,知母3兩,麥門冬5兩(去心),竹瀝1升,白蜜3合。【功能主治】天行病癒後,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幹,乍寒乍熱,發作有時,或雖能行動運轉,然每作時節有前狀者;兼主傷寒。【用法用...
2017-03-06 -
五味子忌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五味子忌什麼?五味子的功效有很多,如滋補身體、美容養顏、治療失眠等,但在服用五味子的同時也是有很多禁忌的,接下來養生之道網告訴大家五味子忌什麼。 五味子忌什麼 老中醫告訴我們,五味子...
2016-03-25 -
地黃五味丸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2兩,熟地黃2兩,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2兩。【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妄行吐血。【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用好酒送下,日3次。【摘錄】《百一》卷六...
2017-03-06 -
一個橘子五味“藥” 渾身是寶
橘子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很多人必不可少的“過冬食品”.想告訴大家的是,別看橘子個頭不大,但它渾身都是寶,橘皮、橘絡、橘核、橘肉均是天然藥物。下面就和天天養生小編一起看看橘子不同部位的功效吧。 ...
2016-01-17 -
五味子治肝病有奇效
養生之道網導讀:五味子治肝病有效嗎?五味子是一種中藥,可以補腎寧心,還有保肝護肝的功效。很多人把五味子當成治肝病的良藥,是真的嗎?五味子治肝病有效果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五味子治肝病 五味子始載于...
2015-09-18 -
百合五味姜附湯中藥方劑
目赤腫痛的症狀,大家應該都瞭解。即使沒有聽說過,看著病名也知道是眼部疾病。那就要多小心了,眼睛是個脆弱的器官,我們要懂得好好保護它。治療目赤腫痛,這裡推薦百合五味姜附湯中藥方劑給大家。百合五味姜...
2016-05-17 -
五色花包子的做法
做法步驟 1、首先你需要先調好餡料,肥瘦相間的肉餡中放入剁好的白菜,加少許蔥花,鹽,醬油,攪拌均勻備用 2、和麵,這裡要記得面不能太軟也不要太硬,活出一團白麵來備用,活好後放置一會,蓋上東西,要不...
2017-03-06 -
科學調配五味食物可預防高血壓
中醫將食物大致分為五類:酸、苦、甘、辛和鹹。中醫專家指出,預防高血壓,在選擇食物上要注意五味的科學調配。 預防高血壓有飲食口訣,即:“半斤牛奶二兩肉,一斤蔬菜八兩穀。一個雞蛋五克鹽,水果綠茶享清...
2015-04-29 -
五色豆子妙處多越吃越好 愛養生必收藏
常見豆類一般有五種,按顏色來分,有黑豆、黃豆、白豆、紅豆、綠豆,你知道這五種顏色的豆豆各有哪些養生功效嗎? 綠豆——清暑除煩、潤燥解毒 【綠豆的營養價值】綠豆的營養價值很高,李時珍將它...
2016-06-16 -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1、五味子一般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兩者皆可藥用。而且功效顯著。五味子具有斂肺、澀精、滋腎,生津,收汗等主要功效。其可斂肺止咳,可用於肺腎兩虛之虛咳、氣喘,常與補腎藥合用;也...
2015-11-20 -
五味子的副作用 影響呼吸中樞
導語:五味子的副作用。五味子最早列于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功效在於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一般搭配硒製作養肝片,有保肝護肝功能。那五味子有哪些副作用呢?今天四季養生網小編向大家介紹,五味子的副作...
2017-03-07 -
養生之五色豆補五臟黑豆補腎
【導讀】養生之五色豆補五臟黑豆補腎!豆類是豆科植物的種子,其營養極其豐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中醫養生素有“五色豆養五臟”之說。我們不妨來瞭解一下五色豆的各自功效,以便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補身...
2016-01-04 -
五色—《黃帝內經·靈樞》第四十九篇
雷公問于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雷公曰:五言之辨,...
2017-03-07 -
五味—《黃帝內經·靈樞》第五十六篇
黃帝曰:願聞穀氣有五味,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穀味鹹,...
2017-03-07 -
五味論—《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三篇
黃帝問于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
2017-03-07 -
五音五味—《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五篇
右徵與少徵,調右手太陽二,左商與左徵,調左手陽明上。少徵與大宮,調左手陽明上,右角與大角,調右手少陽下。大徵與少徵,調左手太陽上,眾羽與少羽,調右足太陽下,少商與右商調右手太陽下,桎羽與眾羽,調右足...
2017-03-07 -
《靈樞》選錄之五色第四十九
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
2017-03-07 -
《神農本草經》上經 五味子
味酸溫。 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御覽引雲,一名會及,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覽)。 名醫曰:一名會及,一名元及,生齊山及代郡,八月,采實...
2017-03-07 -
《濟陰綱目》赤白帶下門 論帶下五色因風邪人於胞門
良方雲:婦人帶下,其名有五,因經行產後,風邢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若傷足厥陰肝 經,色如青泥; 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 傷手太陰肺經,形如白涕; 傷足太陰脾經,黃如爛瓜; 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衄血...
2017-03-07 -
五味,不要過於大吃特吃
中醫認為,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與人體五臟相關,即酸入肝,甜入脾,苦入心,辛入肺,鹹入腎。 酸加速新陳代謝酸味食物可增強肝臟的功能 對於防治某些肝臟疾病有效。但食酸過多會引起消化...
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