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衄_雜病
【牙衄】又稱“齒衄”。多由胃火上升,血隨火動,或肝腎陰虛,虛火上浮所致。齒齦紅腫疼痛,口腔發出臭味、大便秘結的,是胃火上升;齦浮齒搖而微痛的,是陰虛火炎。
2017-03-08 -
血症_雜病
【血症】①由血瘀積滯,逐漸形成,主要症狀,胸腹肋間疼痛,按之覺硬,推之不移,身體日漸消瘦,體倦乏力,飲食減少,婦女患者可有經閉。②指血液不循經脈運行而溢出的病症。如咳血、咯血、吐血、嘔血、衄血、便血...
2017-03-08 -
血淋_雜病
【血淋】指血尿而伴有尿道熱澀刺痛,下腹部疼痛脹急的病症。多因下焦濕熱蘊結、迫血妄行所致。若無熱微痛的,屬陰虛火動,不能攝血所致。
2017-03-08 -
血枯_雜病
【血枯】古病名。語出《素問.腹中論》。主要症狀有胸脅脹滿,甚至妨礙飲食,發病時先聞到腥臭的氣味,鼻流清涕、唾血、四肢清冷、目眩、時常大小便出血,病名“血枯”。病因主要有二:一是少年時曾患大出血症,二...
2017-03-08 -
血厥_雜病
【血厥】由於血病所引起的厥證。有血虛、血實的不同。血虛而厥,多見於失血過多或久病貧血,因腦部一時缺血而突然暈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口張自汗,呼吸緩慢。血實而厥,多因內有瘀血,閉塞清竅,以致突然昏倒...
2017-03-08 -
血臌_雜病
【血臌】臌脹類型之一。亦稱“蓄血臌”。主要症狀有吐血、衄血、便血或大便色黑、小便赤、身發瘀斑等,腹內可摸到腫塊,並逐漸增大。病因主要由於瘀塊阻滯,影響水濕的運行。本症可見於肝硬化,亦見於子宮或卵巢腫...
2017-03-08 -
血痹_雜病
【血痹】語出《金匱要略.血痹虛癆病脈證並治》。是身體局部麻痹、疼痛一類的內傷病症。主要症狀為身體麻木,遊走性的痹痛,脈微而濇緊。病由氣血內虛,因勞倦汗出,或當風睡臥,邪氣柔虛侵入,使血氣閉阻不通所致。
2017-03-08 -
眩暈_雜病
【眩暈】眩,眼目昏花;暈,頭腦暈轉。本證有多種稱法,如因頭暈而致眼花的,叫“巔眩”;因眼花而致頭暈的,叫“目眩”;頭昏重而眼黑髮花的,稱為“眩冒”。多與體虛、肝風、痰氣和精神刺激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
2017-03-08 -
懸飲_雜病
【懸飲】指水飲之留於脅肋部者。因其上不在胸中,下不及腹中,故名。臨床症狀為脅下脹滿不適,或見微腫。咳嗽或唾涎時兩脅引痛,脈沉而弦,嚴重時咳嗽加劇,胸脅痞滿而痛,牽引至鎖骨上窩,伴有幹嘔短氣,頭痛等症...
2017-03-08 -
蓄水症_雜病
【蓄水症】指太陽膀胱腑之症。主要症狀有小便不利、小腹滿、睡眠不安,心煩,喝水仍覺口渴,微有惡熱,頭痛,脈浮。中醫認為是由於發汗後表邪未淨而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職,水停下焦所致。
2017-03-08 -
虛勞_雜病
【虛勞】是“虛損勞傷”的簡稱,又有“勞怯”之稱。也是五臟諸虛不足而產生的多種疾病的概括。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病久失養,正氣損傷,久虛不復,表現各種虛弱證候的,都屬虛勞範圍。其病變過程,大都由積漸而...
2017-03-08 -
胸痹_雜病
【胸痹】語出《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因陽氣不能正常運行,致水飲或痰渴閉阻於胸中的病症。主要症狀為胸背痛、胸中氣塞、呼吸喘促、咳嗽多痰等。
2017-03-08 -
心中憺憺大動_雜病
【心中憺憺大動】“憺”,空虛而震動之意。心中,憺憺大動,形容心臟劇烈跳動,有空虛感。多見於溫熱病的後期,因陰盧水虧,虛風內擾,心神不能自主所致,常伴有手足蠕動、神倦脈虛等心腎陰虧、肝風內動的症狀。
2017-03-08 -
心下溫溫欲吐_雜病
【心下溫溫欲吐】語出《傷寒論》。“心下”,指胃脘部位。“溫溫”,噁心之意。全語形容胃脘間有噁心感欲吐又吐不出。是因胃中寒飲上逆或胸中痰氣阻塞所致。
2017-03-08 -
心疝_雜病
【心疝】古病名。見《素問.脈要精微論》等。是因寒邪侵犯心經而致的一種急性痛證。症見下腹有形塊突起,氣上沖胸,心暴痛,脈弦急。
2017-03-08 -
心悸_雜病
【心悸】是自覺心跳悸動不安的病證。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本病的發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陽虛弱,腎陰虧損,或因水飲內停、瘀血痰火所致。心悸若因驚恐、惱怒而發作的,...
2017-03-08 -
心痹_雜病
【心痹】五臟痹證之一。主要症狀為心悸,氣喘,咽幹,常歎氣,煩躁,容易驚恐等。由“脈痹”日久不愈,複感外邪,疾病深入發展所致。《素問.痹論》:「脈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心。」一說因思慮過度,心血虛損...
2017-03-08 -
傷寒派
【傷寒派】自從漢代張仲景著成《傷寒論》以來,後世醫家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對該書加以批註、發揮者數以百計,對發揚仲景學說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們之中雖有各種不同見解的爭論,但在繼承發揚仲景學說上則是一致的。...
2017-03-08 -
妙合經方時方 消除複雜病症
張某,男,24歲。2014年4月21日初診。 主訴:胸悶伴心悸5年餘;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6年餘。刻下:心悸怔忡,胸悶憋氣,氣短,勞則尤甚,面色無華,精神不振,煩躁失眠,舌質幹苔白膩,脈細數。輔助檢...
2017-03-08 -
腸傷寒“蓄血證”治驗一則
馬某,男,60歲。1982年夏暑之際,因罹患“腸傷寒”在當地醫院予抗生素治療後,身熱已退,但仍瀉下紫黑色稀便數百毫升,神志漸昏沉,因家中經濟拮据,出院回家準備後事。適逢單兆偉回鄉,遂延請其診治。察...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