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防止上火 少吃溫熱性水果
夏天,天氣炎熱,大家這個時候最容易上火,我們如何預防上火,首先從少吃溫熱性水果開始,那麼,哪些是溫熱性水果呢?想瞭解的 ,一起看看吧! 夏天吃堅果時一定要保持適當的量,在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熱量相...
2012-09-28 -
兩型八證辨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屬於中醫“風溫”、“濕溫”、“時疫”等範疇,其病因為感受疫毒時邪,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髒。小兒脾常不足,肺臟嬌嫩,易受損傷。疫毒時邪由口鼻而入,內侵肺脾,衛表被遏,肺氣失宣,則見發熱、頭...
2009-12-02 -
血病辨證包括哪些內容
中醫看病的時候,常常會說一個人氣血不足,其中血病是常見的,那麼常見的血病有哪幾種呢,血病辨證包括什麼內容呢?血虛的人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有關血病辨證的知識吧。 血行脈中,內流臟腑...
2016-04-28 -
《素問》選錄之評熱病論篇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 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願聞其說口。 歧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精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
2017-03-07 -
《靈樞》選錄之熱病第二十三
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有死征也: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陰陽交並少陰厥逆陰陽竭盡生死證第十八
問曰:溫病,汗出輒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對曰:名曰陰陽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生於谷,穀生於精。 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熱者邪...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生死期日證第二十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己。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氣內連腎。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熱病...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
熱病,腹滿脹,身熱者,不得大小便,脈澀小疾,一逆見,死。 熱病,腸鳴腹滿,四肢清泄注,脈浮大而洪不已,二逆見,死。 熱病,大衄不止,腹中痛,脈浮大絕,喘而短氣,三逆見,死。 熱病,嘔且便血,奪形肉,...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五臟氣絕死日證第二十二
熱病,肺氣絕,喘逆,咳唾血,手足腹腫,面黃,振栗不能言語,死。 魄與皮毛俱去,故肺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熱病,脾氣絕,頭痛,嘔宿汁,不得食,嘔逆吐血,水漿不得入,狂言譫語,腹大滿,四肢不收,意不樂...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熱病,脈四至,三日死。脈四至者,平人一至,病人脈四至也。 熱病,脈五至,一日死。時一大至,半日死。忽忽悶亂者,死。 熱病,脈六至,半日死。忽急疾大至,有頃死。 《脈經》目錄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脈損日死證第二十四
熱病,脈四損,三日死。所謂四損者,平人四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熱病,脈五損,一日死。所謂五損者,平人五至,病人脈一至,名曰五損。 熱病,脈六損,一時死。所謂六損者,平人六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六...
2017-03-07 -
溫熱食物預防老年癡呆
核心提示:每日健康豆知識第624期:具有“黑色食物”“含有一定鹽分的食物”及“小顆粒的食物”三種特點的食物對於預防更年期症狀有良好作用。 具有“黑色食物”“含有一定鹽分的食物”及“小顆粒的食物”三...
2017-03-07 -
夏季預防上火溫熱性水果要少吃
夏季是高溫的天氣,很容易讓人上火,要預防上火首先從飲食方面注意什麼事項,其實大家要少吃溫熱性水果,可以有效預防上火,下面微微健康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夏季預防上火溫熱性水果要少吃。 1.少吃溫熱性...
2012-09-29 -
7款滋陰潤燥女人湯水潤溫熱過初冬
中醫書上說:“虛者補之”。補其不足,滋養補充體內的陰津,可達到滋陰潤燥,保暖補身的目的。讓你用水潤的狀態,迎接初冬的到來。7款滋陰潤燥女人湯 水潤溫熱過初冬 一、沙參玉竹豬皮湯 材料:沙參30克、玉...
2012-09-29 -
臟腑兼病辨證
人體各臟腑之間,即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之間,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它們在生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功能,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因而在發生病變時,它們之間又相互影響 ,或由髒及髒...
2017-03-07 -
什麼是津液病辨證
津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有滋養臟腑,潤滑關節,濡養肌膚等作用。其生成與輸布,主要與脾的運化,肺的通調,腎的氣化功能有密切關係。 津液病變,一般可概括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的兩個方面。
2017-03-07 -
氣血同病辨證包含哪些內容
一、氣滯血瘀證 【概念】是氣機鬱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證候。本證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或跌僕外傷所致。 【臨床表現】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經閉或痛經、經色紫暗...
2017-03-07 -
什麼是氣血同病辨證
氣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因而在發生病變時,氣血常可相互影響,既見氣病,又見血病,即為氣血同病。 氣血同病常見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2017-03-07 -
溫熱派著《外感溫病篇》陳平伯
陳平伯,字祖恭,清松濱人,以仲景於外感溫熱無文無法,時治傷寒家徒守發表攻裡之成方,遂使溫熱之旨蒙昧不明,醫門缺典。他說:“溫者,暖也,熱也,非寒之可比也。風邪外束,則曰風溫;濕邪內侵,則曰濕溫,縱...
2017-03-07 -
十種胃痛辨治經驗(上)
胃脘痛之病情,雖有虛、實、寒、熱或虛實並見、寒熱錯雜之殊,就其病因、病機推之,則可辨為氣滯、血瘀、寒凝、火鬱、食傷、停飲、中虛、津傷以及蟲積等不同。故治療時,必當辨證審因,相機立法,投以方藥,可得而...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