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積熱型小兒口瘡症狀:頰內、上齶、唇角、齒齦等處黏膜出現破損潰爛,色白或黃,呈圓形或橢圓形,潰瘍較深,大小不一,有的融合成片,甚則滿口糜爛,邊緣鮮紅,灼熱疼痛,惡進飲食,口臭,涎多黏稠,兼可發熱,面赤唇紅,煩躁不... 2017-02-18
- 
                                
                                    心經積熱型夜啼治療方法:導赤散加麥冬燈芯。 證候表現:面紅舌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 病因病機:心熱煩啼者。 處方:宜導赤散加麥冬、燈芯,甚則加川連、膽草。 出處:《幼幼集成》·卷四(卷)·... 2017-02-18
- 
                                
                                    肺胃積熱型天行赤眼治療方法:瀉肺飲加減。 證候表現:患眼灼熱疼痛,胞瞼紅腫,白睛赤絲鮮紅滿布,眵淚粘稠,兼有頭痛煩躁,或便秘溲赤,苔黃脈數。 病因病機:因患者肺胃素有積熱,複感疫癘之氣,內外合邪,故局部症狀較重,胞... 2017-02-18
- 
                                
                                    腸胃積熱型便秘(結腸慢傳輸型)症狀:大便幹結如栗,便時肛門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脹滿或痛,口幹口臭,心煩不寐,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通腑,行氣潤腸。 中成藥:麻仁丸、黃連上清丸等。 方藥:潤腸丸加減。枳實、當歸尾、... 2017-03-04
- 
                                
                                    脾經積熱型虛勞治療方法:小甘露飲。 病因病機:意外致思而成。實熱則四肢不和。 證候表現:則四肢不和,脹滿氣急不安 處方:宜小甘露飲。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一冊(卷)·諸傷門(門) 原文:實熱... 2017-03-04
- 
                                
                                    肝經積熱型虛勞治療方法:羚羊角散。 病因病機:盡力謀慮而成。實熱則關格牢澀不通。 證候表現:關格牢澀不通,眼目赤澀,煩悶熱壅,毛悴色夭 處方:宜羚羊角散。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一冊(卷)·諸... 2017-03-04
- 
                                
                                    火盛積熱型陰瘡治療方法:抽薪飲、大分清飲。 證候表現: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病因病機: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處方:宜大分清飲。 處方:或抽薪飲。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下)(卷)... 2017-03-04
- 
                                
                                    胃中積熱型胎黃治療方法:瀉黃散。 證候表現:若初生及百日半年之間,不因病而身黃者,胃熱胎黃也,腹大食土為脾疳,兼作渴飲冷者。 病因病機:胃熱胎黃也。 處方:用瀉黃散(脾)。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八脾臟部... 2017-03-05
- 
                                
                                    心脾積熱型鵝口瘡症狀:口舌白屑堆積,黏膜紅赤,或伴發熱,面赤,手足心熱,煩躁不安或啼哭,口幹口臭或口渴,嗆奶或嘔吐,納呆,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數或指紋紫紅。 治則治法:清心瀉脾。 中成藥:清... 2017-03-05
- 
                                
                                    乳積熱傷型小兒嘔吐治療方法:六一散。 證候表現:物出熱,面赤唇燥者是也。 病因病機:傷熱乳者。 處方:宜六一散,煨生薑煎湯調服。 出處:《幼科發揮》·五臟主病(篇)·脾所生病(章) 原文:傷熱乳者,物出熱,面赤唇燥... 2017-03-05
- 
                                
                                    心經積熱型驚風治療方法:梔子清肝散加炒黃連。 證候表現:牙關緊急,竄視反張,搐搦顫動。 病因病機:邪入心。 處方:用梔子清肝散加炒黃連亦通。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二肝臟部(集)·驚(篇) 原文:邪入心,... 2017-03-05
- 
                                
                                    脾中積熱型小兒泄瀉證候表現:湯氏雲: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此證當以小便赤少,口幹煩躁為驗。 病因病機:乃髒中有積,或因乳母好飲酒,或嗜熱物,或生下傷濕蘊熱 處方:治法當用錢氏白術散渴去木香用之,五苓散(驚... 2017-03-05
- 
                                
                                    脾肺積熱外感風寒型喉痹治療方法:治喉痹有針瘡方。 證候表現:咽喉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有針瘡者。 處方:姜汁調熟水時時呷之。 出處:《金匱翼》·卷五(卷)·咽喉(篇) 原文:有針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 2017-03-05
- 
                                
                                    肝肺積熱型喉癰治療方法:黃連消毒飲、二味拔毒散。 證候表現:結喉癰發項前中;(注)此癰發于項前結喉之上,又名猛疽,腫甚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 病因病機:肝肺積熱塞喉凶。(注)蓋項前之中,經屬任脈兼肝、肺二經積熱... 2017-03-05
- 
                                
                                    肺肝積熱型喉風治療方法:治匝舌喉風方。 證候表現:此症生於喉之上下兩旁,近小舌小有泡,或紅,或紫,外臉皆腫,喉內不腫,舌卷粗大。 處方:用六味東加:黃連(一錢)黃芩(二錢)大黃(生用,四錢)連翹(二錢)沖玉樞丹... 2017-03-05
- 
                                
                                    肝火偏盛膀胱積熱型漏睛治療方法:蜜劑解毒丸、竹葉瀉經湯。 證候表現: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矂,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 病因病機:積者,重迭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食,... 2017-03-05
- 
                                
                                    肝肺積熱型宿翳治療方法:宜陰二陽四,二夜吹一次,稍退宜點,侵晨用治冰蝦翳深外洗方,服撥雲退翳散。 證候表現:黑睛上生翳,如冰蝦形狀。黑睛含糊,清眵填粘於翳之低處,乍時赤澀淚出,眵滿,蒙蔽瞳仁一重如鼻涕,或黃或白... 2017-03-05
- 
                                
                                    晚春3款飲品祛火防積熱晚春,氣溫日漸升高。人體陽氣遇到晚春自然界驟升的陽氣,內外兩陽碰撞,易引動內熱而生肝火,誘發鼻腔出血、頭痛暈眩、目赤眼花等疾患,此時要以防體內積熱為主。《飲膳正要》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晚... 2016-04-22
- 
                                
                                    酒食積熱型消渴治療方法:龍鳳丸。 病因病機:酒色過度,積為酷熱薰蒸五臟,津液枯燥 證候表現: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鑠,專嗜冷物寒漿 治則治法:勿投涼劑 處方:龍鳳丸。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5-8冊)》·第五... 2017-03-08
- 
                                
                                    心脾積熱型手足口病症狀:以口腔皰疹為主,口腔皰疹潰後形成潰瘍,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蹠也見皰疹,可伴輕微發熱或無發熱,心煩口渴,口燥脣乾,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尖紅,苔薄黃,脈數。 治則治法:清熱瀉脾,瀉火解毒。 ... 2017-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