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肝火偏盛膀胱積熱型漏睛

治療方法:蜜劑解毒丸、竹葉瀉經湯。

證候表現:其病隱澀不自在, 稍覺眊矂, 視物微昏, 內眥開竅如針, 目痛, 按之則沁沁膿出。 有兩目俱病者, 有一目獨病者。

病因病機:積者, 重迭不解之貌。 熱為陽, 陽平為食, 陽淫為邪, 邪行則病易見, 易見則易治, 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 若邪深則不行, 不行則伏, 因伏而又伏, 故日漸月聚, 勢不得不為積也。 積已久, 久積必潰, 潰則難治。 難治者, 非不治也, 為邪積久, 久則必潰, 潰猶敗也。 其病隱澀不自在, 稍覺眊矂, 視物微昏, 內眥開竅如針, 目痛, 按之則沁沁膿出。 有兩目俱病者, 有一目獨病者。

目屬肝, 內眥屬膀胱, 此蓋二經積邪之所致也。

處方:竹葉瀉經湯主之。 大便不硬者, 減大黃為用, 竹葉瀉經湯(治眼目隱澀, 稍覺眊矂, 視物微昏, 內眥開竅如針, 目痛, 按之膿浸出)柴胡梔子仁(炒)川羌活升麻甘草(炙)川黃連(各五分)白茯苓澤瀉赤芍草決明車前子(各四分)黃芩大黃(各六分)青竹葉(十片)上剉劑, 水二盅, 煎至一盅, 食後溫服。 上方逆攻者也。 先以行足厥陰肝, 足太陽膀胱之藥為君, 柴胡、羌活是也。 二經生意, 皆總於脾胃, 以調足太陰足陽明之藥為臣, 升麻、甘草是也。 肝經多血, 以通順血脈, 除肝邪之藥, 膀胱經多溫, 以利小便, 除膀胱濕之藥為佐, 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是也。 總破其積熱者, 必攻必開, 必利必除之藥為使,

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是也。

處方:蜜劑解毒丸(治證同上)山梔仁(炒末十兩)杏仁(泡, 去皮、尖, 取霜, 二兩)錦紋大黃(末, 五兩)川石蜜(一斤, 煉熟)上末和蜜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加至百丸, 茶湯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潤治燥為君, 為燥為熱之原也。 山梔子微苦寒治煩為臣, 為煩為熱所致也。 石蜜甘平溫, 安五臟為佐, 為其解毒除邪也。 大黃苦寒, 性走不守, 瀉諸實熱為使, 為攻其積, 不令其重迭不解也。

出處:《審視瑤函》·卷二(卷)·熱積必潰之病(篇)

原文:熱積必潰之病積者, 重迭不解之貌。 熱為陽, 陽平為食, 陽淫為邪, 邪行則病易見, 易見則易治, 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 若邪深則不行, 不行則伏, 因伏而又伏, 故日漸月聚, 勢不得不為積也。 積已久, 久積必潰,

潰則難治。 難治者, 非不治也, 為邪積久, 久則必潰, 潰猶敗也。 其病隱澀不自在, 稍覺眊矂, 視物微昏, 內眥開竅如針, 目痛, 按之則沁沁膿出。 有兩目俱病者, 有一目獨病者。 目屬肝, 內眥屬膀胱, 此蓋二經積邪之所致也。 故曰熱積必潰之病。 又曰漏睛眼者是也。 竹葉瀉經湯主之。 大便不硬者, 減大黃為用, 蜜劑解毒丸主之。 不然, 藥誤病久, 終為枯害矣。 竹葉瀉經湯(治眼目隱澀, 稍覺眊矂, 視物微昏, 內眥開竅如針, 目痛, 按之膿浸出)柴胡梔子仁(炒)川羌活升麻甘草(炙)川黃連(各五分)白茯苓澤瀉赤芍草決明車前子(各四分)黃芩大黃(各六分)青竹葉(十片)上剉劑, 水二盅, 煎至一盅, 食後溫服。 上方逆攻者也。 先以行足厥陰肝, 足太陽膀胱之藥為君,
柴胡、羌活是也。 二經生意, 皆總於脾胃, 以調足太陰足陽明之藥為臣, 升麻、甘草是也。 肝經多血, 以通順血脈, 除肝邪之藥, 膀胱經多溫, 以利小便, 除膀胱濕之藥為佐, 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是也。 總破其積熱者, 必攻必開, 必利必除之藥為使, 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是也。 蜜劑解毒丸(治證同上)山梔仁(炒末十兩)杏仁(泡, 去皮、尖, 取霜, 二兩)錦紋大黃(末, 五兩)川石蜜(一斤, 煉熟)上末和蜜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加至百丸, 茶湯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潤治燥為君, 為燥為熱之原也。 山梔子微苦寒治煩為臣, 為煩為熱所致也。 石蜜甘平溫, 安五臟為佐, 為其解毒除邪也。 大黃苦寒, 性走不守, 瀉諸實熱為使, 為攻其積, 不令其重迭不解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