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羊角
羚羊角 別名:高鼻羚羊角。 性味:味鹹,性寒。 歸經:歸肝、心經。 入藥部位:動物的角。 形態特徵:本品呈長圓錐形,略呈弓形彎曲,長15~33cm;類白色或黃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對光透視有“血絲”或紫黑色斑紋,光潤如玉,無
2017-02-28 12 -
珍珠
珍珠 別名:真朱(《本草經集注》),真珠(《雷公炮炙論》),蚌珠《南方志》),珠子(《儒門事親》),濂珠(《增訂偽藥條辨》)。 性味:甘、鹹,寒。 歸經:歸心、肝經。 入藥部位:為珍珠貝科動物珍珠貝、馬氏珍珠貝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
2017-02-28 25 -
象牙
象牙 別名:象牙屑。 性味:甘,寒。 歸經:入心、腎二經。 入藥部位:來自長鼻目象科動物亞洲象,以牙屑入藥。 形態特徵:多呈碎屑狀,形狀極不規則。表面淺赤或黃色,並有縱行的淺溝紋。內為銀白色。片塊狀者,縱剖面有縱橫交叉的波紋,橫
2017-02-28 11 -
蚱蟬
蚱蟬 別名:碉、鳴蜩《詩經》,蝒、馬蜩《爾雅》,蟧《方言》,鳴蟬《新修本草》,秋蟬《聖惠方》,蜘蟟《七修類編》,知了《說文通訓定聲》,蟟蟟《中藥志》。 性味:味咸、甘,性寒。 歸經:入肝、肺經。 入藥部位:全體。 形態特徵:本品
2017-02-28 13 -
全蠍
全蠍 別名:全蟲、蠍子。 性味:辛,平。 歸經:歸肝經。 入藥部位:為鉗蠍科動物東亞鉗蠍的乾燥體。 形態特徵:本品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後腹部呈尾狀,皺縮彎曲,完整者體長約6cm。頭胸部呈綠褐色,前面有1對短小的螫肢和1
2017-02-28 24 -
蜈蚣
蜈蚣 性味:辛,溫。 歸經:歸肝經。 入藥部位: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乾燥體。 形態特徵: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
-
人工牛黃
人工牛黃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歸心、肝經。 形態特徵:為黃色疏鬆粉末。 人工牛黃的用法用量 用法:一次0.15~0.35g,多作配方用。外用適量敷患處。 人工牛黃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熱解毒,化痰定驚。 主治:用於痰熱譫狂
-
體外培育牛黃
體外培育牛黃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歸心、肝經。 入藥部位:為牛科動物牛的新鮮膽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膽酸、膽酸、複合膽紅素鈣等製成。 形態特徵:呈球形或類球形,直徑0.5~3cm。表面光滑,呈黃紅色至棕黃色。體輕,質鬆脆,斷面有
-
雞腦
雞腦 性味:甘;平。 歸經:心;肝經。 雞腦的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燒灰,酒下。 雞腦的功效作用 功效:止痙熄風。 主治:主驚癇;夜啼;婦人難產。 顛茄草 猴棗 玳瑁 絲帶蕨 體外培育牛黃 人工牛黃 蜈蚣 全蠍 僵蠶 天麻 地龍
-
絲帶蕨
絲帶蕨 別名:二條線蕨,金木蘭,九根索,韭菜還陽,龍鬚金釵。 性味:甘;涼。 歸經:肝;腎經。 入藥部位:為水龍骨科植物絲帶蕨的全草。 絲帶蕨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湯,9-18g;或浸酒。 絲帶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熱熄風;活血
-
顛茄草
顛茄草 入藥部位:本品為茄科植物顛茄的乾燥全草。 形態特徵:本品根呈圓柱形,直徑5~15mm,表面淺灰棕色,具縱皺紋;老根木質,細根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灰白色,木部寬廣,棕黃色,形成層環紋明顯。髓部白色。莖扁圓柱形,直徑3~6m
2017-02-28 10 -
青礞石
青礞石 別名:礞石。 性味:味甘、咸,性平。 歸經:歸肺、心、肝經。 形態特徵:1、黑雲母片岩: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無明顯棱角。褐黑色或綠黑色,具玻璃樣光澤。質軟,易碎,斷面呈較明顯的層片狀。碎粉主要
2017-02-28 12 -
生鐵落
生鐵落 性味:辛,平。 歸經:心,肝經。 形態特徵:性狀鑒別 本品為不規則細碎屑。鐵灰色或棕褐色;條痕鐵灰色。不透明。體重,質堅硬。氣微,味淡。 生鐵落的用法用量 內度: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2017-02-28 15 -
赭石
赭石 別名:代赭石、釘頭赭石、紅石頭。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肝、心經。 形態特徵:本品為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多呈不規則的扁平塊狀。暗棕紅色或灰黑色,條痕櫻紅色或紅棕色,有的有金屬光澤。一面多有圓形的突起,習稱“釘頭”;另一
2017-02-28 56 -
蒺藜
蒺藜 別名: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歸肝經。 形態特徵: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
2017-02-28 23 -
川芎
川芎 別名: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腦芎、京芎、貫芎、生川軍。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肝、膽經。 形態特徵: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
2017-02-28 10 -
冬淩草
冬淩草 別名:山香草、雪花草、冰淩草。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肝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 形態特徵:本品莖基部近圓形,上部方柱形,長30~1750px。表面紅紫色,有柔毛;質硬而脆,斷面淡黃色。葉
2017-02-28 10 -
酒糟
酒糟 別名:甜糟、糟、紅糟、酒醅糟、粕。 性味:甘;辛;溫;無毒。 歸經:入胃;肝;腎經。 入藥部位:為高梁、大麥、米等釀酒後剩餘的殘渣。 酒糟的用法用量 內服:燉溫。 外用:罨敷。 酒糟的功效作用 功效:活血止痛;溫中散寒
-
茅莓
茅莓 別名:三月泡、紅梅消、虎波草。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歸肝、脾、大腸經。 入藥部位:莖葉。 形態特徵:根圓柱形,常扭曲,長10-30cm,直徑0.3-1.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外層栓皮有時呈片狀剝落
2017-02-28 22 -
薑黃
薑黃 別名:黃姜、毛黃姜、黃絲郁金。 性味:辛、苦,溫。 歸經:歸脾、肝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根莖。 形態特徵:本品為不規則或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黃色,有時可見環節。切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紋明顯,纖維束呈點狀
2017-02-2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