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薑黃
片薑黃 性味:辛、苦,溫。 歸經:歸肝、脾經。 形態特徵:該品呈長圓形或不規則的片狀,大小不一,長3~6cm,寬1~3cm,厚0.1~0.4cm。外皮灰黃色,粗糙皺縮,有時可見環節及鬚根痕。切面黃白色至棕黃色,有一圈環紋及多數筋脈小
2017-02-28 22 -
五靈脂
五靈脂 別名:靈脂、糖靈脂、靈脂米、靈脂塊。 性味:甘,溫。 歸經:入心、肝二經。 入藥部位:為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或飛鼠科動物小飛鼠的乾燥糞便。 形態特徵:靈脂米(散靈脂):長橢圓形顆粒,兩端鈍圓,長0.5~1.2釐米,直徑0.
-
毛車藤
毛車藤 別名:酸果藤、鋸子藤。 入藥部位:夾竹桃科毛車藤以根入藥。 毛車藤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炮製:全年均可采,挖根,洗淨,切片,曬乾。 毛車藤的功效作用 功效:催乳,治婦女缺乳。 主治: 主產後乳汁不下;乳汁
-
常山
常山 別名:互草、恒山、七葉、雞骨常山。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歸肺、肝、心經。 入藥部位:乾燥根。 形態特徵:呈圓柱形,常彎曲扭轉,或有分枝,長9~15cm,直徑0.5~2cm。表面棕黃色,具細縱紋,外皮易剝落,剝落處
2017-02-28 10 -
鵝血
鵝血 性味:味咸,性平。 歸經:味咸,性平。 入藥部位:血。 鵝血的用法用量 用法:趁熱生飲,100-200ml;或製成糖漿、片劑服。 炮製:宰鵝時留取鵝血,鮮用。 鵝血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毒,散血,消堅。 主治:噎膈反胃,
2017-02-28 14 -
麻黃根
麻黃根 別名:草麻黃、中麻黃。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歸心、肺經。 入藥部位:乾燥根和根莖。 形態特徵: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O.5~1_5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
2017-02-28 37 -
小麥麩
小麥麩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歸大腸經。 入藥部位:小麥的種皮。 小麥麩的用法用量 內服:入散劑。 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調敷。 炮製:秋季採收果穗,晾曬,打下果實,人工或磨面機打磨後篩取種皮。 小麥麩的功效作用 功效:除
2017-02-28 12 -
浮小麥
浮小麥 別名:浮麥、小麥粉、浮水麥。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歸心經。 入藥部位: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 形態特徵:呈長圓形,長約6mm,直徑約2.6m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黃色柔毛
2017-02-28 32 -
糯稻根須
糯稻根須 別名:稻根須、糯穀根、糯稻草根。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肺、腎經。 入藥部位:根及根莖。 形態特徵:全體集結成疏鬆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cm,外包數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
2017-02-28 11 -
五倍子
五倍子 別名:文蛤、百蟲倉、木附子、鹽麩葉、上毬子。 性味:味酸、澀,性寒。 歸經:歸肺、大腸、腎經。 入藥部位:葉上的蟲癭。 形態特徵: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cm,直徑1.
2017-02-28 27 -
白梅
白梅 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 性味:酸澀咸,平。 歸經:肝;腎經。 入藥部位: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鹽漬而成。 白梅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噙咽津液或入丸劑。 外用:擦牙、搗
-
禹餘糧
禹餘糧 別名:太一餘糧、石腦、禹哀、太一禹餘糧、白餘糧、石中黃子、天師食、山中盈脂、石飴餅、石中黃、白禹糧、禹糧石、餘糧石、禹糧土。 性味:味甘、澀,性微寒。 歸經:歸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礦物。 形態特徵:為塊狀集合體,呈不
2017-02-28 19 -
人參
人參 別名:圓參、黃參、棒槌、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歸脾、肺、心經。 入藥部位: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 形態特徵: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
-
粟米
粟米 別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齊民要術》),小米(《本草蒙筌》),硬粟(《醫學入門》),秈粟(《綱目》),穀子、寒粟(《植物名實圖考》),黃粟(《陸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性味:甘鹹,涼。(陳粟米:苦,
-
粳米
粳米 別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胃經。 入藥部位:禾本科粳米,以種子入藥。 形態特徵: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米粒豐滿肥厚,橫斷面近於圓形,長與寬之比小於二,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
-
豬肚
豬肚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歸脾、胃經。 入藥部位:豬的胃。 豬肚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 炮製:宰殺後,剖開腹部,取出胃,洗淨,鮮用或冷藏。 豬肚的功效作用 功效:補虛損,健脾胃。 主治:用於虛勞羸瘦,
-
大豆黃
大豆黃 別名:大豆蘖、黃卷、卷蘖、黃卷皮。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脾、胃、肺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種子炮製品。 形態特徵:本品略呈腎形,長約8mm,寬約6mm。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微皺縮,一側有明顯的臍點;一端有1彎曲胚根。
-
糯米泔
糯米泔 別名:粘米泔水《本草述》。 性味:味甘,性涼。 糯米泔的用法用量 內服:加熱溫飲,100-200ml。 糯米泔的功效作用 功效:除煩,止渴。 主治:用於霍亂,心煩口渴。 糯米泔的附方 治霍亂,心驚熱,心煩渴:糯米水清研
2017-02-28 19 -
羊肉
羊肉 性味:味甘,性熱。 歸經:歸胃、脾、腎經。 入藥部位:肉。 羊肉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125-250g;或入丸劑。 炮製:宰羊時取肉,鮮用。 羊肉的功效作用 功效:溫中暖腎,益氣補虛。 主治:用於脾胃虛寒,食少
-
霞天膏
霞天膏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歸脾經。 入藥部位: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肉經熬煉而成之膏。 形態特徵:呈不規則碎塊,半透明。淡黃白色或淺黃紅色,有光澤。氣微腥。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 內服:化沖,9-15g;或入丸劑。 炮製:取精牛
2017-02-2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