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爐甘石
爐甘石 別名:甘石、盧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爐眼石、幹石。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肝、脾經。 形態特徵:1、藥材性狀: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的塊狀。灰白色或淡紅色,表麵粉性,無光澤,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窩狀。體輕,易碎。氣
2017-02-28 22 -
硼砂
硼砂 性味:味甘、鹹,性涼。 歸經:歸肺、胃經。 入藥部位:為硼酸鹽類硼砂族礦物硼砂Borax 硼砂的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1.5-3g。 外用:適量,沸水溶化沖洗;或研末撒。防腐生用,收斂煆用。 硼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
2017-02-28 14 -
蜂蠟
蜂蠟 性味:甘,微溫。 歸經:脾;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本品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蠟。 形態特徵:本品為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呈黃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
2017-02-28 11 -
獺皮毛
獺皮毛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腎經。 入藥部位:為鼬科動物水獺、江獺、小爪水獺的皮毛。 獺皮毛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燒灰研末,3-6g。 外用:適量,燒灰撒。 炮製:宰殺後,剝取皮,撐開,晾開。 獺皮毛的功
-
水黽
水黽 別名:水馬(《本草拾遺》),水爬蟲(《綱目》),婆子(《東醫寶鑒》),水和尚,水豆油(蔡邦華《昆蟲分類學》)。 性味:有毒。 歸經:心;肝經。 入藥部位:為水黽科昆蟲水黽的全蟲。 水黽的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5-10只。
2017-02-28 16 -
鵝毛
顧名思義,鵝毛就是鵝身上的毛了,大家都知道鵝毛的保暖作用很強,那麼鵝毛還有什麼功效與作用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瞭解下吧。 鵝毛 性味:味鹹,性涼。 歸經:歸膽、肺經。 入藥部位:為鴨科動物家鵝的羽毛。 鵝毛的用法用量 內服:煆存性
2017-02-28 32 -
皂角刺
皂角刺 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肝、胃經。 入藥部位: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棘刺 形態特徵: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長圓錐形,長3-15cm或更長,直徑0.3-1cm;分枝刺長1-6cm,刺端
2017-02-28 14 -
土荊皮
土荊皮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肺、脾經。 入藥部位:乾燥根皮或近根樹皮。 形態特徵:根皮:呈不規則的長條狀,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黃色,粗糙,有皺紋和灰白色橫向皮孔樣突起,粗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紅棕
2017-02-28 27 -
莽草
莽草 別名:芒草(《山海經》),葞、春草(《爾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紅桂(《夢溪筆談》),鼠莽(《綱目》)。 性味:辛,溫,有毒。 入藥部位:為本蘭科植物狹葉茴香的葉。 莽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研末調敷、煎水洗或含漱。不可內
2017-02-28 13 -
樟腦
樟腦 別名:韶腦《神效方》,潮腦《品匯精要》,腦子《本經逢原》,油腦、樹腦《藥材資料彙編》。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心、脾經。 入藥部位:根、幹、枝、葉。 形態特徵:樟腦為白色的結晶性粉末或為無色透明的硬塊,粗製品則略帶黃
2017-02-28 34 -
木鱉子
木鱉子 別名:木蟹、土木鱉、殼木鱉、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木鱉瓜。 性味:苦、微甘,涼,有毒。 歸經:歸肝、脾、胃經。 入藥部位:葫蘆科植物木鱉的乾燥成熟種子。 形態特徵: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
2017-02-28 17 -
蜂房
蜂房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胃經。 入藥部位:為胡蜂科昆蟲果馬蜂、日本長腳胡蜂或異腹胡蜂的巢。 形態特徵:呈圓盤狀或不規則的扁塊狀,有的似蓮房狀,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數整齊的六角形房孔,孔徑3~4mm或6~
2017-02-28 10 -
大蒜
大蒜 別名:蒜、蒜頭、獨頭蒜、胡蒜、葫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胃、肺經。 入藥部位:為百合科蔥屬植植物蒜的鱗莖。 形態特徵: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cm。表面被白色、淡紫色或紫紅色的膜質鱗皮。頂端略尖,中間有殘留花葶,
-
皂礬
皂礬 別名:綠礬、青礬。 性味:酸,涼。 歸經:歸肝,脾經。 形態特徵:淺藍綠色單斜晶體。 皂礬的用法用量 用法:內服每次0.8~1.6g,煆用,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翳膜撒或調敷,或為溶液塗洗。 皂礬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燥濕
2017-02-28 12 -
膽南星
膽南星 性味:苦、微辛,涼。 歸經:歸肺、肝、脾經。 形態特徵:本品呈方塊狀或圓柱狀。棕黃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質硬。氣微腥,味苦。 膽南星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製:1法):將天南星磨粉、加入適量的牛膽汁在瓦盆中,混成糊
2017-02-28 11 -
川貝母
川貝母 別名:貝母、川貝、岷貝、雪山被。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鱗莖。 形態特徵:1、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
2017-02-28 16 -
浙貝母
浙貝母 別名:土貝母、浙貝、象貝。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肺、心經。 入藥部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乾燥鱗莖。 形態特徵:1、大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
2017-02-28 18 -
百藥煎
百藥煎 性味:酸甘,平。 歸經:入肺、胃。 入藥部位:為五倍子同茶葉等經發酵製成的塊狀物。 形態特徵:為灰褐色之小方塊,表面間有黃白色斑點,微具香氣。 百藥煎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調敷或
-
瓜蔞
瓜蔞 性味:甘、微苦、寒。 歸經:歸肺、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乾燥成熟果實。 形態特徵:本品呈類球形或寬橢圓形,長7~15cm,直徑6~10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皺縮或較光滑,頂端有圓形的花柱
2017-02-28 12 -
竹茹
竹茹 別名:竹皮、青竹茹。 性味:味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心、膽經。 入藥部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 形態特徵:本品為捲曲成團的不規則絲條或呈長條形薄片狀。寬窄厚薄不等,淺綠色、黃綠色或
2017-02-2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