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瘡的病因病機
婦人陰產生瘡,甚則潰瘍,膿水淋漓,局部腫痛者,稱為“陰瘡”,又稱“陰蝕”。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非特異性外☆禁☆陰潰瘍、前庭大腺炎膿腫破潰、外☆禁☆陰腫瘤繼發感染等疾病。 病因病機 多因濕熱下注,蘊結成毒,或因正氣虛弱,寒濕凝結而成。 一、濕熱 下焦感
2017-03-04 10 -
陰瘡的食療方
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小米、大麥、綠豆、小麥、黑豆、黃豆及其製品。 2、肉蛋奶的選擇:鴨肉、兔肉、牡蠣、蟹、蚌、海蜇、蛇肉、甲魚、雞蛋、牛奶等。 3、蔬菜的選擇:芹菜、綠豆芽、菠菜、油菜、黃花菜、生菜、絲瓜、黃瓜、蘆筍、百合、
-
熱毒壅盛型陰瘡
證候表現:若會陰部一側,或雙側局限性紅腫疼痛,灼熱結塊,釀膿未破,身熱口渴,舌紅苔黃。 病因病機:為熱毒壅盛。 治則治法: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處方: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出處:《中醫婦科學》·第五章婦科雜病(篇)·第五
2017-03-04 10 -
火盛積熱型陰瘡
治療方法:抽薪飲、大分清飲。 證候表現: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病因病機: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處方:宜大分清飲。 處方:或抽薪飲。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下)(卷)·前陰類(門) 原文: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2017-03-04 13 -
氣虛下陷型陰瘡
治療方法:宜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證候表現:腫悶脫墜者。 方用:宜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處方: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七(卷)·前陰諸疾論(門) 原文:腫悶脫墜者,
-
寒濕型陰瘡
治療方法:陽和東加防己、黃芪或托裡消毒散。 證候表現:陰部肌膚腫潰,觸之堅硬,色晦黯不澤,日久不愈,膿水淋瀝,疼痛綿綿;伴面色白,精神不振,疲乏無力,畏寒肢冷,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沉細緩。 病因病機:寒濕相結,凝滯經脈,瘀阻于前陰,
2017-03-04 14 -
熱毒型陰瘡
證候表現:外☆禁☆陰部皮膚局限性焮紅腫脹,破潰糜爛,灼熱結塊,膿苔稠粘,或膿水淋瀝;全身見身熱心煩,口幹納少,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病因病機:濕熱之邪內侵,與陰部氣血相搏結,經脈阻塞,蘊結成毒,腐肉釀膿,故局部皮膚焮紅腫脹,破潰糜
2017-03-04 11 -
陰癢的辨證分析
一、病因 陰癢發生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感染濕、熱、毒、蟲邪,以及肝、腎、脾功能失調,侵擾陰部,或陰部肌膚失養所致。 二、陰癢的辨證 風勝作癢,走竄如蟲爬;風熱多紅腫;風寒多變白變厚;生風化燥常乾澀;濕勝作癢,浸淫流液,帶下量多而陰癢。另外,
-
肝腎陰虛型陰癢
治療方法:知柏地黃東加當歸、梔子、白鮮皮。 證候表現:陰部瘙癢難忍,乾澀灼熱,夜間加重,或會陰部膚色變淺白,皮膚粗糙,皸裂破潰;眩暈耳鳴,五心煩熱,烘熱汗出,腰酸腿軟,口幹不欲飲;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 病因病機:肝腎陰虛,精血虧損,血
2017-03-04 47 -
肝經濕熱型陰癢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證候表現:陰部瘙癢難忍,坐臥不安,外☆禁☆陰皮膚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潰,或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泡沫米泔樣,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煩易怒,胸脅滿痛,口苦口膩,食欲不振,小便黃赤;
2017-03-04 18 -
惡露不下病證簡介
以胎盤娩出後,胞宮內的餘血濁液留滯不下或下亦甚少,並伴見小腹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產科病證。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 惡露不下多由產時或產後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機不利,血不得暢行而瘀;或臨產受寒,或素體陽虛,傷于風冷,血為寒凝等引起惡露不下。常
2017-03-04 13 -
惡露不絕的病因病機
產後惡露持續3周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為“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盡”、“惡露不止”。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產後晚期出血。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主要為沖任不固:惡露乃血所化,出於胞中而源於血海,氣虛沖任不固,或血熱損傷沖任,或血瘀沖任,血不歸經
-
血熱型產後惡露不絕
證候表現: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較多,色紫紅,質粘稠,有臭味;面色潮紅,口燥咽幹;舌質紅,脈細數。 病因病機:產後失血傷津,陰液虧耗,虛熱內生,熱擾沖任,迫血下行,故惡露過期不盡,量亦多,色紫紅,質粘稠而臭穢;虛火上炎則面色潮紅;陰液不足
-
氣陰兩傷型產後惡露不絕
治療方法:牡蠣散。 證候表現:或惡露淋瀝不斷,心悶短氣,四肢乏弱,頭目昏重,五心煩熱,面黃體瘦。 處方:宜牡蠣散。 出處:《婦科玉尺》·卷四(卷)·產後(篇) 原文:或惡露淋瀝不斷,心悶短氣,四肢乏弱,頭目昏重,五心煩熱,面黃體瘦。(宜
2017-03-04 11 -
肝鬱化熱型產後惡露不絕
治療方法:方用丹梔逍遙散加生地、旱蓮草、茜草。 證候表現:症見惡露量多或少,色深紅有塊,兩脅脹痛,心煩,口苦咽幹,舌紅苔黃,脈弦數者。 病因病機:若肝鬱化熱。 治則治法:治宜舒肝解鬱,清熱涼血。 方用:方用丹梔逍遙散加生地、旱蓮草、茜草
2017-03-04 10 -
瘀血內停型產後惡露不絕
治療方法:佛手散。 證候表現:若日久不斷,時時淋漓者。或污濁不明,或臭,或腥,或穢。 病因病機:或因瘀血腹中停。或因瘀行不盡,停留腹內,隨化隨行者。 處方:瘀宜佛手補而行。佛手散。 治則治法:瘀宜佛手補而行。以補而行之。 出處:《婦科心
2017-03-04 51 -
血瘀型產後惡露不絕
症狀:產後惡露逾期不止,量時多時少,色紫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塊下痛減;胸腹脹痛;舌紫暗,邊尖有瘀斑瘀點,脈弦澀。 治則治法:化瘀固沖止血。 中成藥:益母草顆粒新生化顆粒生化丸桂枝茯苓膠囊。 方藥:生化湯(《傅青主女科》)加益母草、炒
2017-03-04 11 -
氣虛型惡露不絕
症狀:產後惡露逾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紅,質清稀,無臭味;小腹空墜,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則治法:補氣固沖止血。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 方藥: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阿膠、艾葉、益母草、烏賊骨。
-
惡露不絕食療
惡露不絕是指產後3周以上,惡露仍淋漓不淨一種病證,亦稱惡露不淨、惡露不止。 本病由於素體虛弱、產時耗氣、產後陰虛血熱及淤血內阻,沖任失調,血不歸經所致。主要有氣虛證、血熱證及血淤證。 本病輕者,可單用食療;重者,可配合藥物治療。 〔一般
2017-03-04 11 -
缺乳的病因病機
哺乳期間,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一為化源不足,二為瘀滯不行。常見分型有氣血虛弱、肝氣鬱滯。 一、氣血虛弱 素體氣血虛弱,複因產時失血耗氣,氣血虧虛,或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