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風熱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痛,咳嗽痰黃,口乾咽痛,微汗或無汗;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 方藥:銀翹散(《溫病條辨》)。金銀花、連翹、淡竹葉、荊芥穗、牛蒡子、薄荷、桔梗、淡豆豉、
2017-03-04 14 -
感染邪毒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高熱寒戰,壯熱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敗醬,或如膿血,氣臭穢;煩躁口渴,尿少色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方藥:五味消毒飲(《醫宗金
-
外感風寒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則治法:養血疏風,散寒解表。 方藥:荊防四物湯(《醫宗金鑒》)。荊芥、防風、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
-
血虛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時或產後失血過多,低熱不退,腹痛綿綿,惡露量多或少,色淡質稀;氣短自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治法:補血益氣,和營退熱。 中成藥:八珍顆粒人參養榮丸。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枸杞子、黃芪。熟地
2017-03-04 11 -
血瘀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寒熱時作,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塊下痛減,口幹不欲飲;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則治法:活血化瘀,和營退熱。 方藥:生化湯(《傅青主女科》)加牡丹皮、益母草。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黃酒、
-
子滿的辨證施治與預防
一、辨證施治 1、中藥治療 本病為本虛標實證,治宜標本兼顧,本著治病與安胎並舉的原則,健脾消水而不傷胎。脾胃虛弱宜健脾利濕,養血安胎。方用鯉魚東加味或當歸芍藥散;氣滯濕鬱宜理氣行滯,利水除濕。方用茯苓導水湯。 2、飲食療法 鯉魚湯:鯉魚
-
胎氣壅塞型子滿
治療方法:澤瀉散。 證候表現:致身體、脅腹浮腫,喘急氣促,小便澀。 病因病機:陳良甫曰:胎氣壅塞成濕。 治則治法:法當疏壅氣,行水濕。 處方:澤瀉散主之。 出處:《女科經綸》·卷三(卷)·胎前證上(篇) 原文:妊娠胎水屬氣壅成濕陳良甫曰
-
氣虛挾痰型子滿
治療方法: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浮腫脹滿,嘔吐泄瀉。 病因病機:若飲食失節。 處方:六君子湯。 出處:《女科經綸》·卷三(卷)·胎前證上(篇) 原文:若飲食失節,嘔吐泄瀉,六君子湯。
-
濕熱內盛型子滿
治療方法:東垣和氣飲。 病因病機:妊婦至七、八個月,此時受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之氣已足,形體俱成,毛髮漸生,其婦奉養本厚,安居太過,胎元肥壯,濕熱內盛,腹大如鼓,腹滿下墜,逼迫子戶,坐臥不安,謂之子滿。經雲: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氣膹
-
水濕內阻型子滿
治療方法:葵子茯苓散。 證候表現: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病因病機:妊娠有水氣。 處方:葵子茯苓散主之。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卷)·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篇) 原文: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2017-03-04 24 -
水濕停胞型子滿
治療方法:鯉魚湯。 證候表現:薛氏曰:前證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 處方:用鯉魚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八(卷)·胎前門 原文:薛氏曰:前證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
-
風寒內侵氣滯濕郁型子滿
證候表現:胎水證,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名曰胎水。 處方:二十四味流氣飲(見氣類)。 出處:《丹溪心法》·卷之三(卷)·水腫(篇) 原文:胎水證,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
-
血水互結型子滿
治療方法:治胎前四肢浮腫及腹大方。 病因病機:因產過虛,水血散入四肢。 證候表現:遂致腹脹手足(浮腫)、面目昏浮、大便閉結。 治則治法:必利小便為主。 處方:宜服後藥:蘇梗陳皮白茯桑皮枳殼大腹皮木通桔梗車前子。 出處:《婦科問答》·胎前
-
脾虛型子滿
治療方法:鯉魚東加黃芪、桑白皮。或當歸芍藥散。 證候表現:妊娠中期後,腹部增大異常,胸膈滿悶,呼吸短促,神疲體倦,四肢不溫,小便短少,甚則喘不得臥,舌淡胖,苔白,脈沉滑無力。 病因病機:素體脾虛,因孕重虛,脾虛土衰,水反侮土,水濕氾濫,
-
胎死不下的病因病機
胎死胞中,歷時過久,不能自行產出者,稱為“胎死不下”,亦稱“胎死不能出”。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過期流產及妊娠中晚期的死胎。胎死不下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確診後,應及時處理。死胎稽留宮腔過久,容易發生凝血機制障礙,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可危及
-
風熱燥澀型胎死不下
病因病機:夫難產死胎不一,皆由風熱燥澀,緊斂結滯,產戶不得自然開通。 證候表現:故其症逆,脈弦數而澀,面赤或青,或變五色,腹滿急痛,喘悶,胎已不動者是也。 鑒別診斷:手足溫而脈滑者,只為難產,但宜滑胎催生,慎不可下也。 處方:劉完素曰:
-
寒凝胞髒型胎死不下
治療方法:催生湯。 鑒別診斷:《養胎論》曰:面青舌赤,母死子生;唇青吐沫,子母俱斃。又有雙懷二胎,或一死一活,其候猶難知。 病因病機:陳無擇評曰:夫妊娠謂之重身,二命系焉!將理失宜,皆能損胎,不特病熏煮所致。或因頓僕驚恐,出入觸冒,及素
-
胞傷血枯型胎死不下
治療方法:佛手散、烏金散、桂香散。 證候表現:而又有胎死腹中,不能自出者。 病因病機:其症或因攧僕,或從高下墜,或房室驚搐,或臨產驚動太早,或產時未到,經血先下,無血養胎,以致身冷枯涸,皆能致此。 證候表現:但視產母,面色赤唇青,是其候
2017-03-04 12 -
子腫的病因與體貌
子腫,是一種中醫婦科疾病,多在妊娠中晚期,孕婦出現肢體面目甚至全身腫脹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又稱妊娠腫脹。 病因 子腫多由孕婦平素脾虛,或過食生冷,內傷脾陽;或平素腎虛,命火不足,脾腎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所致。常見證型有:1、脾虛型子腫。妊娠數
-
脾虛濕熱型子腫
治療方法:治子腫方。 病因病機:(丹)子腫多濕。 證候表現:子腫。 處方:用山梔一撮,米飲吞下。 出處:《證治準繩·女科》·卷之四(卷)·胎前門(門) 原文:(丹)子腫多濕,用山梔一撮,米飲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