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髒躁辨證論治
【概述】 婦女精神憂鬱,煩躁不寧,無故悲泣,哭笑無常,喜怒無定,呵欠頻作,不能自控者,稱髒躁。若發生於妊娠期,稱“孕悲”;發生在產後,則稱“產後髒躁”。 【辯證分型】 1、心血不足:神疲恍惚,喜怒無常,呵欠頻頻,心煩不安,心悸失眠。苔薄
-
髒躁
【概述】 婦女精神憂鬱,煩躁不寧,無故悲泣,哭笑無常,喜怒無定,呵欠頻作,不能自控者,稱髒躁。若發生於妊娠期,稱“孕悲”;發生在產後,則稱“產後髒躁”。 【病因病理】 本病之發生與患者體質因素有關,髒躁者,髒陰不足也。精血內虧,五臟失於
-
熱入血室的治療
熱入血室病醫療藥方: 原料: 西瓜、蓮藕各500克,白糖適量。 製作: 1、將西瓜切開,去瓤去子,切小塊,用紗布袋絞取汁液(也可用榨汁機榨汁);蓮藕洗淨,去皮切絲,用紗布袋絞取汁液(也可用榨汁機榨汁)。 2、將兩汁混合,假如白糖、涼開水
-
熱入血室的病因與症狀
熱入血室出《傷寒論》。指婦女在經期或產後,感受外邪,邪熱乘虛侵入血室,與血相搏所出現的病證。症見下腹部或胸脅下硬滿,寒熱往來,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則胡言亂語,神志異常等。《金匱要略》有如下記載:“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
2017-03-04 10 -
任督脈虛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升帶湯。 證候表現:婦人有腰酸背楚,胸滿腹脹,倦怠欲臥,百計求嗣不能如願。 病因病機:人以為腰腎之虛也,誰知是任督之困乎?夫任脈行於前,督脈行於後,然皆從帶脈之上下而行也。故任脈虛,則帶脈墜於前;督脈虛,則帶脈墜於後。雖胞胎受
2017-03-04 11 -
脾胃氣虛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寬頻湯。 證候表現:婦人有少腹之間,自覺有緊迫之狀,急而不舒,不能生育。 病因病機:此人人之所不識也,誰知是帶脈之拘急乎?夫帶脈系於腰臍之間,宜弛而不宜急。今帶脈之急者,由於腰臍之氣不利也。而腰臍之氣不利者,由於脾胃之氣不足也
-
脾胃虛寒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溫土毓麟湯。 證候表現:婦人有素性恬淡,飲食少則平和,多則難受,或作嘔泄,胸膈脹滿,久不受孕。 病因病機:人以為賦稟之薄也,誰知是脾胃虛寒乎?夫脾胃之虛寒,原因心腎之虛寒耳。蓋胃土非心火不能生,脾土非腎火不能化。心腎之火衰,則
2017-03-04 20 -
氣血兩虛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人參黃芪。 證候表現:多者;其或前或後,及行後作痛;無子。 病因病機:氣虛也。 處方:四物加參、芪。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六(卷)·求子(門) 原文:多者,氣虛也。其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者,滯也。紫黑色者,滯而挾熱
-
血虛挾寒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桂附紫石英。 證候表現:脈證寒者;月經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無子。 處方: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類是也。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六(卷)·求子(門) 原文:脈證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類是也。
-
血虛挾熱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黃芩黃連。 證候表現:脈證熱者;月經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無子。 處方:四物加芩、連。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六(卷)·求子(門) 原文:脈證熱者,四物加芩、連。
-
營血虧虛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四物湯。 證候表現:其少而淡者;其或前或後,或經後作痛者;無子。 病因病機:血虛也。 處方:四物。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六(卷)·求子(門) 原文:其少而淡者,血虛也。多者,氣虛也。其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者,滯也。紫黑色者
-
腎陰虛型不孕症
症狀:婚久不孕,或月經不調,量少,色鮮紅,質稠;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形體消瘦,陰中乾澀,失眠多夢,眼花心悸;舌質紅,苔少,脈沉細。 治則治法:滋腎養血,調補沖任。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方藥:養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熟地
-
腎氣虛型不孕症
症狀:婚久不孕,或月經不調,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質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神疲倦,小便清長,面色晦暗,夜尿頻多;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則治法:補益腎氣,調補沖任。 中成藥:五子衍宗丸滋腎育胎丸。 方藥:毓麟珠(《景嶽全書》)。人參
-
輸卵管阻塞不孕
【概述】 由輸卵管阻塞而導致的不孕,稱為“輸卵管阻塞不孕”。輸卵管病變是不孕症最常見的原因。輸卵管具有運送精子、攝取卵子及把受精卵運送到子宮腔的作用。任何影響輸卵管這些功能時,均可導致不孕。如輸卵管發育不全(過度細長彎曲、管壁肌收縮力減
-
氣結膀胱型癥瘕
證候表現:其形雖若症,而非若症痞之堅頑有形;能大能小,或左或右,小水不利者。 治療方法:五苓散、四苓散、小分清飲。 病因病機:氣結膀胱。 處方:小分清飲。 處方:四苓散。 處方:五苓散。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八人
2017-03-04 29 -
寒侵肝脈型癥瘕
治療方法:荔香散,甚者天臺烏藥散。 證候表現:其形雖若症,而非若症痞之堅頑有形。能大能小,或左或右,或下臍腹而為脹為急。 處方:荔香散。 方用:荔香散,甚者天臺烏藥散。 處方:天臺烏藥散。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八
-
正邪俱虛型癥瘕
治療方法:六君子東加炮姜川芎當歸。 證候表現:若痛而喜手按腹,形體倦怠,飲食少思。 病因病機:此形氣病氣俱不足。 治則治法:用六君、炮薑、芎、歸純補之。 處方:六君、炮薑、芎、歸。 出處:《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三(卷)·雜證門下(門)
-
肝脾虧損型癥瘕
治療方法:六君子東加柴胡。 病因病機:若肝脾虧損。 證候表現: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 處方:用六君、柴胡。 治則治法:以補元氣為主。 出處:《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三(卷)·雜證門下(門) 原文:若肝脾虧損,用六君、柴胡,以補元氣為主。
-
肝火旺盛型癥瘕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 證候表現: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 病因病機:若恚怒傷肝。 處方:用加味逍遙散。 出處:《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三(卷)·雜證門下(門) 原文:若恚怒傷肝,用加味逍遙散(結核)。
-
痰濕瘀結型癥瘕
治療方法: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證候表現:下腹結塊,觸之不堅,固定難移,經行量多,淋瀝難淨,經間帶下增多;胸脘痞悶,腰腹疼痛;舌體胖大,紫黯,有瘀斑、瘀點,苔白厚膩,脈弦滑或沉澀。 病因病機:痰濕內結,阻滯胞宮沖任,血行受阻,痰濕瘀
2017-03-04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