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機
妊娠期間,出現以小腹疼痛為主的病症,稱為“妊娠腹痛”,亦稱“胞阻”。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見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狀,一般預後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勢日進,也可損傷胎元,甚則發展為墮胎、小產。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主要是胞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
-
滑胎的辨證論治
本病主要以滑胎及伴見的症狀、舌象、脈象作為辨證的依據。對某些臨床表現不典型的病例,可借助婦科檢查和有關實驗室檢查找出病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虛則補之”是滑胎病證的主要施治原則,並應掌握“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在未孕
-
滑胎的病因病機
凡墮胎、小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稱為“滑胎”,亦稱“數墮胎”。本病類似于西醫學的習慣性流產。但有些古代醫著所言滑胎,是指臨產催生的方法,不是“滑胎”病證,不屬本節討論範圍。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是沖任損傷,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
-
子暈的辨治論證
一、辯證分型 1、陰虛肝旺妊娠中晚時期頭暈目眩,心悸潮熱,血壓升高。舌紅或絳,脈弦或弦細滑。 2、脾虛肝旺妊娠中晚期頭昏頭重如眩暈狀,面肢浮腫,納少便溏,胸脅脹痛,血壓升高。苔厚膩,脈弦滑。 3、肝鬱痰滯妊娠中晚期,頭暈目眩,胸悶心煩,
2017-03-04 20 -
子暈的病因與診斷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或伴浮腫,血壓升高,稱為“子暈”。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階段。如果子煩與子暈同時出現,提示病情較為嚴重,但尚未發展到子痛階段。 病因病理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或伴浮腫,血壓升高,稱為“子暈”。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階
-
脾虛肝旺型子暈
治療方法:半夏白術天麻東加鉤藤、丹參。 證候表現:妊娠中晚期,頭暈頭重,目眩,胸悶心煩,嘔逆泛惡,面浮肢腫,倦怠嗜睡,苔白膩,脈弦滑。 病因病機:脾虛濕聚,孕後陰血養胎,陰血益虛,肝失滋養,肝陽挾痰濁上擾清竅,故頭重目眩,如眩冒狀;水濕
-
陰虛肝旺型子暈
治療方法:杞菊地黃丸加石決明、龜甲、鉤藤、白蒺藜、天麻。 證候表現:妊娠中後期,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耳鳴失眠,心中煩悶,顏面潮紅,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或絳,少苔,脈弦數。 病因病機:素體肝腎陰虛,孕後陰血下注養胎,陰虛肝旺,水不涵木
2017-03-04 27 -
氣血虛弱型子暈
治療方法:八珍東加首烏、鉤藤、石決明。 證候表現:妊娠後期頭暈目眩,眼前發黑,心悸健忘,少寐多夢,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脈細弱。 病因病機:素體氣血不足,孕後氣以載胎,血以養胎,因孕重虛,氣血愈感不足,氣虛則清陽不升
2017-03-04 14 -
治療子暈
【概述】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或伴浮腫,血壓升高,稱為“子暈”。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階段。如果子煩與子暈同時出現,提示病情較為嚴重,但尚未發展到子痛階段。 【中成藥】 1、杞菊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於陰虛肝旺者。 2
-
子暈辨證論治
【概述】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或伴浮腫,血壓升高,稱為“子暈”。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階段。如果子煩與子暈同時出現,提示病情較為嚴重,但尚未發展到子痛階段。 【辯證分型】 1、陰虛肝旺:妊娠中晚時期頭暈目眩,心悸潮熱,血壓升高。舌紅或絳
-
子暈
【概述】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或伴浮腫,血壓升高,稱為“子暈”。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階段。如果子煩與子暈同時出現,提示病情較為嚴重,但尚未發展到子痛階段。 【病因病理】 1、陰虛肝旺:素體陰虛陽亢,孕後血聚養胎,陰血更感不足,肝陽更亢
-
胎動沖心型胎漏
治療方法:治妊娠下血不止方。 病因病機:《良方論》:妊婦全賴血以養胎,或因驚走,或從高墜下,冒涉風邪,觸忤神祟。 證候表現:以致下血,胎奔上心,腹中急動,或血從口出,皆是傷胎。其下血不止,胎上沖心,四肢厥冷,悶絕欲死者。 處方:阿膠(炒
-
內熱傷津型胎漏
治療方法:益母四物湯。 證候表現:不痛而下血者為胎漏,作渴。 病因病機:若內熱作渴者。 處方:宜益母四物湯。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卷)·安胎上(篇) 原文:若內熱作渴者,宜益母四物湯。
2017-03-04 25 -
肝脾濕熱型胎漏
治療方法:治胎漏黃漿方、升陽除濕湯。 證候表現:有胎漏黃漿,或如豆汁,胎動腹痛。 病因病機:乃肝脾濕熱。 處方:用升陽除濕湯。 處方:《大全》治用黃芪(一兩),川芎(一錢),糯米(一合)煎服。 出處:《胎產心法》·卷之上(卷)·胞漏並小
2017-03-04 16 -
氣血失和型胎漏
證候表現:若妊娠期不慎跌僕傷胎。 病因病機:是氣血失和或瘀滯為新病。 治則治法:治宜調氣和血安胎。 處方:聖愈湯(《蘭室秘藏》)。 出處:《中醫婦科學》·第三章妊娠病(篇)·第四節胎漏、胎動不安(章) 原文:若妊娠期不慎跌僕傷胎,是氣血
-
脾虛不攝型胎漏
治療方法:歸脾東加減。 證候表現:然亦有氣虛血少,服涼藥而下血益甚,食少體倦者。 病因病機: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 處方:宜歸脾等方加減,當以脈候察之。 出處:《胎產心法》·卷之上(卷)·胞漏並小產論(篇) 原文:又雲:胎漏多因於血熱,
-
陰虛內熱型胎漏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黃芩黃連白術益母草。 病因病機:大抵漏胎由熱者。 證候表現:下血必多,內熱作渴者。 處方:四物加芩、連、白術、益母草。 出處:《婦科玉尺》·卷二(卷)·胎前(篇) 原文:大抵漏胎由熱者,下血必多,內熱作渴者,四物加芩、
-
妊娠惡阻的病因病機
妊娠早期,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則食人即吐者,稱為“妊娠惡阻”,又稱“妊娠嘔吐”、“子病”、“病兒”、“阻病”等。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妊娠劇吐。惡阻是妊娠早期常見的病證之一,治療及時,護理得法,多數患者可迅速康復,預後大多良好
2017-03-04 19 -
妊娠惡阻的預防方法
1、飲食及營養 孕婦早期飲食因該少食多餐,以瘦肉、魚類、蛋類、麵條、牛奶、豆漿、新鮮蔬菜和水果為佳。可多選擇孕婦平常喜歡吃的食物,但不宜食用油膩、油煎、炒、炸、辛辣刺激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清晨嘔吐厲害者可食較幹的食物,如烤饅頭片、麵包幹、
2017-03-04 11 -
妊娠惡阻的臨床表現
一、中醫分型 1、脾胃虛弱型:妊娠早期嘔惡不食,脘腹脹滿,全身乏力,頭暈思睡,口淡或嘔吐清涎,舌質淡,苔白,脈沉弱。 2、肝胃不和型:妊娠初期,嘔吐苦水或酸水,胸滿脅痛,噯氣歎息,頭脹而暈,煩渴口苦,精神抑鬱,舌淡紅苔黃,脈弦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