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虛型月經過少
症狀: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萎黃,皮膚不潤,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小腹綿綿作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補血益氣調經。 中成藥:定坤丹。 方藥:滋血湯(《證治準繩》)。人參、山藥、黃芪、茯苓、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
-
腎虛型月經過少
症狀:經量漸少,甚至點滴即淨,色淡暗,質稀薄;面色晦暗或有暗斑,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舌淡,苔薄,脈沉弱。 治則治法:補腎益精,養血調經。 方藥:歸腎丸(《景嶽全書》)。菟絲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當歸、熟地黃、山藥、茯苓。
-
月經過少飲食
月經過少是指月經週期基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淨者。 本病由於久病陰血不足、房勞過度及寒邪客于胞宮,血海空虛或沖任氣血受阻所致。主要有血虛證、腎虛證及血淤證。 食療及飲食宜忌對本病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飲食〕 (1)宜滋補飲
-
月經過少辨證論治
【概述】 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均稱為“月經過少”。屬月經病。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常伴體重增加。本病發生於青春期和育齡期者可發展為閉經,發生於更年期者則往往進入絕經。本病相當
2017-03-04 10 -
經行眩暈病證簡述
經行眩暈多因陰血虧虛,肝陽偏亢,或痰濕內阻,清陽不升所致。以經期或行經前後,週期性出現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的月經期疾病。 鑒別診斷 1、風眩、虛眩:多有血壓增高或偏低,眩暈與月經週期無明顯關係。 2、耳眩暈:或可於月經期發作,但無與月經呈
2017-03-04 16 -
沖任傷損型經斷複來
治療方法:茱萸湯。 證候表現: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為漏為崩,腹痛寒熱者。 病因病機:若血去過多,熱隨血去,沖任傷損而為漏為崩。 處方:茱萸湯。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一(卷)·調經下(篇) 原文:若血去過多,熱隨血去,沖任傷損而為
2017-03-04 30 -
陰血虧虛型經斷複來
治療方法:益陰煎。 證候表現:若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 病因病機:無熱而血虛者。 處方:益陰煎。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一(卷)·調經下(篇) 原文:婦人七七四十九歲,天癸已斷。若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或漏下
-
肝經鬱熱型經斷複來
治療方法:子芩丸。 證候表現:若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 病因病機:有熱者。 處方:子芩丸。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一(卷)·調經下(篇) 原文:婦人七七四十九歲,天癸已斷。若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或漏下不止,
-
經行頭痛的病因病機
每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的病症,稱為“經行頭痛”。本病屬西醫學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範疇。慢性盆腔炎患者發生經行頭痛,可按本病論治。 病因病機 主要發病機理是氣血、陰精不足,經行之後,氣血陰精更虧,清竅失養所致;或由痰、瘀之邪,值
-
肝火型經行頭痛
證候表現:經行頭痛,甚或巔頂掣痛,頭暈目眩,月經量稍多,色鮮紅;煩躁易怒,口苦咽幹;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病因病機:素體肝陽偏亢,足厥陰肝經與督脈上會於巔,而沖脈附於肝,經行沖氣偏旺,故肝火易隨沖氣上逆,風陽上擾清竅,而致經行巔頂
2017-03-04 10 -
肝鬱化熱型經行頭痛
症狀:經前或經期頭部灼痛,顳側明顯,或月經提前,經量偏多,色紅,質黏稠;心煩易怒,胸脅脹悶,善太息,口苦咽幹,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疏肝解鬱,清熱止痛。 中成藥:加味逍遙口服液。 方藥: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柴
-
氣血虛弱型經行頭痛
症狀:經期或經後頭部隱痛或空痛,勞累後加重,或月經延後,量少,色淡紅,質清稀;面色萎黃,唇舌色淡,頭暈眼花,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治法:補氣養血。 中成藥:八珍顆粒四物合劑。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
2017-03-04 14 -
肝陽上亢型經行頭痛
症狀:經前或經期巔頂部脹痛或掣痛,月經色紅;心煩易怒,頭暈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平肝潛陽,熄風止痛。 中成藥:天麻鉤藤丸。 方藥: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地黃、白芍、川貝母、竹茹、茯神、甘
2017-03-04 10 -
氣滯血瘀型經行頭痛
症狀:經前或經期頭部刺痛或脹痛,或頭痛劇烈,痛如錐刺,經色紫黑,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面色晦暗或有暗斑;舌邊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 治則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中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 方藥: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赤芍、川芎
2017-03-04 15 -
肝腎陰虛型經行頭痛
症狀:經期或經後頭部隱痛,月經量少;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咽幹口燥,顴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治法:滋陰補腎,養肝止痛。 中成藥:杞菊地黃丸。 方藥:杞菊地黃丸(《醫級寶鑒》)。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
-
治療經行頭痛
【概述】 每逢月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頭痛,經淨後頭痛消失稱為“經行頭痛”。頭痛嚴重者伴噁心嘔吐等不適。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亦可見於更年期尚未絕經者。本病治療後效果較好,對頑固性頭痛者要排除頭部器質性病變。本病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 【中成藥
2017-03-04 10 -
經行頭痛辨證論治
【概述】 每逢月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頭痛,經淨後頭痛消失稱為“經行頭痛”。頭痛嚴重者伴噁心嘔吐等不適。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亦可見於更年期尚未絕經者。本病治療後效果較好,對頑固性頭痛者要排除頭部器質性病變。本病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 【辯證分
-
經行頭痛
【概述】 每逢月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頭痛,經淨後頭痛消失稱為“經行頭痛”。頭痛嚴重者伴噁心嘔吐等不適。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亦可見於更年期尚未絕經者。本病治療後效果較好,對頑固性頭痛者要排除頭部器質性病變。本病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 【病因病
-
脾腎虛寒型崩漏
病因病機:若脾腎虛寒。 證候表現:蓋亂則或前或後,漏則不時妄行,兼嘔兼溏泄而畏寒者。 處方:理陰煎。 治療方法:理中湯、理陰煎、五君子煎。 處方:五君子煎。 處方:理中湯。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七人集婦人規(上)
-
脾胃虛寒型崩漏
治療方法:當歸建中東加龍骨血竭附子合紫石英丸。 證候表現:脈緊細,手足寒,紅而淡黑,或五色。 處方:當歸建中東加龍骨、血竭、附子,送下紫石英丸。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崩漏(篇) 原文:冷者,脈緊細,手足寒,紅而淡黑,或五色,
2017-03-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