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大神經痛的鑒別診斷
張大爺一星期前患感冒後,後頸和枕部一直呈針刺樣的疼痛,咳嗽時疼痛加重。嚴重時病人不敢轉頭,頭頸部感覺處於僵硬狀態。前幾天一直以為是感冒引起的不適,沒太在意。但一直不見好轉,所以到醫院就診。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和詳細的檢查,醫生告訴
2010-04-15 24 -
枕大神經痛的治療
檢查 1.腦脊液檢查基本正常。 2.頭、頸MRI可正常。 3.肌電檢查異常。 治療 1、藥物治療: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開始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服藥
2010-04-15 22 -
臂叢神經痛分類及症狀有那些?
(一)繼發性臂叢神經痛:肩部及上肢不同程度疼痛,持續或陣發性加劇,夜間及肢體活動疼痛明顯。臂叢分佈區感覺障礙、肌萎縮、腱反射減低、自主神經障礙。若是頸椎病引起本病,常在40~50歲起病,男性多見;病程緩慢, 反復發作;感覺神經根(C5
-
臂叢神經痛的鑒別
1.肩峰下滑囊炎 肩部外側疼痛和壓痛,尤以肩峰下及三角肌有廣泛壓痛,疼痛逐漸加重,急性期可見肩部及三角肌前緣腫脹,隨著病情的遷移和滑囊壁的增厚及粘連,肩關節活動範圍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可有岡上肌、岡下肌與三角肌的萎縮,X線檢查常為
-
淺談春秋輸液防中風
腦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在寒冬季節,每次寒潮一來或氣溫變化比較大的時候,其發病人數明顯增多,並且多見於50~60歲以上的人。他們多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多在安靜的狀態下發病,約1/4的患者像本文的主人公一樣
-
中風患者康復須知
1. 保持及提高患肢的活動能力 (1)患者應儘量多使用患肢。 (2)根據物理治療師指示而做合適的肢體運動。 2. 增加患者對患側的感覺和認知 (1)護老者于協助患者進食、扶抱患者或與患者交談時,應站在患者的患側,這樣不單可更有效地
-
中風之冷凍療法
許多醫生相信,在病者中風後,若能迅速把他的體溫降低一至兩天,相當於把腦部雪藏直至危急期過去為止,將有助減少永久性損害。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大衛·湯說:「就像把食物放進冰箱一樣,不會造成傷害,只把一切進程減慢。」 這療法雖新鮮,但它背後的
2010-03-19 19 -
中風三角--年齡、性別和中風
年齡與中風的關係十分密切。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的程度越來越重,中風的發病率也趨向增高。 7O歲以上人的中風率是5O歲以下的20倍。在缺血性中風中,腦血栓形成多見於6O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腦栓塞多見於青壯年;在出血性中風中,以5O-
-
教你幾招中風的急救方法
患者中風後病人當即失去意識或倒地,此時的搶救仍應盡可能避免將其搬動,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搖又喊,試圖喚醒病人。此時的病人不僅無法喚醒,而且反復的搖晃只會加重腦內的出血。正確的作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來椅子將其支撐住,或直接上
2010-03-19 11 -
中風患者年年有“魚”
魚肉中含非常多的優質蛋白質,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因而更適合人體所需。醫藥專家近來的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低蛋白飲食,可增加老年人腦中風的發病率,因而老年人適當多吃一些魚,可以對腦中風起到預防作用。同時,充足的蛋白質還可以減緩人體的
2010-03-20 10 -
預防中風鍛煉不可少
《內科學年鑒》指出,40歲後的男人經常進行體育活動可預防中風,肺功能差可增加中風危險。冰島學者在10年研究中發現,40歲後的男人積極進行體育活動比不活動的同齡人中風危險低30%; 然而,在肺功能試驗中,肺功能差的男人比肺功能最好的
2010-03-20 10 -
中風康復鍛煉需要注意哪些?
1.每學一個動作,務必瞭解其具體內容、功能和正確做法,每練一個動作,務必做到姿勢正確並把意念集中在這個動作正在鍛煉的主要身體部位上. 2.在一次康復鍛煉過程中,每個動作的負荷是用某種重量連續做多少次數(算為一組),共做多少組構成的。
2010-03-20 11 -
中風患者與“風”無關
中風患者怕風是個誤會。由於本病名叫“中風”,使人容易聯想到是受“風”而得病。中醫稱之為中風,一是因為其發病迅速,與風邪相似,所謂“中風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驟然而致也”;二是因為中醫理論認為,本病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肝風內動所致,也就
-
警惕:鼻出血可能是腦出血先兆
腦卒中會使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生命,往往讓人們談虎色變。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們已司空見慣;然而誰又會把鼻出血與腦卒中聯繫起來呢? 鼻出血的原因很多,而出血部位在鼻腔後部的,則多見於 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與高血壓有關。
-
大腦中風受創能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人類大腦在中風後,其室管膜細胞也在發揮修復受損傷部位的作用。醫學界一直認為,大腦在受中風創傷後,只有一種幹細胞負責進行自我修復,即通過這種幹細胞分化新的神經細胞來修復受損部位。 現在,研究人員以老鼠為物件進行的動物
2010-03-21 17 -
冷暖變換,五大人群警惕腦中風!
一般而言,中老年人由於血管硬化,血管壁纖維組織增生,血管壁彈性降低,而脆性增加,當血壓升高時往往易導致腦血管破裂。老年人常合併多種全身疾病,相較年輕人更易誘發各類腦血管意外。 以下五類人群每逢冬春季節應尤為警惕 1、高血壓患者特別是
-
七大處方預防中風
中風先兆症狀是肢體無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語言障礙,說話不利索;記憶力下降;看物體突然不清楚;眼球轉動不靈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調,站立不穩;意識障礙;頭痛或者噁心嘔吐;頭暈、耳鳴。 預防處方: 1
-
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凡能引起腦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最常見原因是先天性顱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其次為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顱內腫瘤、血液病、各種感染引起的動脈炎、腫瘤破壞血管、顱底異常血管網症(moyamoya病)。
-
如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
1.內科治療 (1)SAH引起顱內壓升高,可用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人血白蛋白(白蛋白)等脫水降顱壓治療。顱內高壓徵象明顯有腦疝形成趨勢者可行顳下減壓術和腦室引流,挽救病人生命。 (2)一般處理:SAH病人應住院監護治療,
-
高血壓腦病食療小處方
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復發。 1.一般病人飲食治療: 熱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給,體重超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