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後如何科學逃離救助?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地震科學家對地震的長期和中期預報已有相當的把握,但對幾天或數小時內要發生的破壞性地震仍難做出準確預報。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因而地震發生後的首要事情是自救和互救,爭取寶貴的時間,把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多數專
2011-02-20 7 -
辦公室及公共場所如何避震?
辦公室及公共場所如何避震? 注意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燈具、吊扇)掉落下來。 辦公室中躲在辦公桌或堅固的家俱下或靠支柱站立,遠離窗戶。 公共場所中,應小心選擇出口,避免人群推擠。 切忌急著沖出,請勿使用電梯。 察看周圍的人是否受
2011-02-20 5 -
地震時哪些部位易受傷?
顱腦損傷是地震傷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達30%。頜面、五官損傷會造成嚴重功能障礙, 可因血凝塊和組織移位元,造成窒息。 四肢損傷約占人體受傷各部位的50%,並且常伴有周圍血管和神經損傷。腹部損傷的發生率低。骨盆損傷多半有泌尿系
2011-02-20 7 -
地震自救法寶
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漸積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層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斷裂、錯動,於是就引發了地震。地震由於相對“頻繁”,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自救法寶: 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
2011-02-20 3 -
地震時如何科學自救及互救?
自救與互救在抗震救災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無論有無救援力量到達,災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據部分資料統計,自救與互救的脫險率可達40%~80%。 一次強烈地震經過幾十秒鐘後結束了,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自救。在廢墟下壓埋較輕的人,憑藉
2011-02-20 6 -
地震來臨前應準備什麼?
在地震來臨前做好對策預案,加固建築物,並向群眾進行宣傳,使其在思想和知識上有所準備。在地震發生階段,人們主要根據平時的防震知識和實際情況,尋找安全地方緊急避震。同時要注意觀察附近的情況,是否有人遇難和負傷待救。負傷待救者也應做好自救或
2011-02-20 30 -
地震發生時只有一次12s自救機會
地震發生時,人們能感覺到並受其害的主要有兩種地震波,即專業人員常說的P波(縱波)和S波(橫波)。 每種類型以不同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運動。P波運動速度最快,傳播速度每秒鐘8~9km,最先到達地面。在震中區,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顛簸,造
2011-02-20 5 -
專家:新生兒一天該喂幾次奶
以往人們習慣于定時給嬰兒餵奶,使嬰兒同成年人一樣定時定次的吃奶,專家研究表明,這種傳統的定時餵奶對嬰兒和母親都不利,應做到按需餵奶,嬰兒想吃就喂,母親奶脹就喂,這樣可滿足母嬰的生理要求。 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吸吮力很強,這是讓他學習和鍛
2011-02-20 7 -
如何讓孩子吃得香甜
如何讓孩子吃得香甜,孩子在吃食上,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之分。不讓他挑食,營養均衡,父母要做哪些? 醫學研究證實,小兒自1歲後心理方面便有了自主感,開始向個體化發展。這樣,在飲食行為方面就有了對食物的喜愛與不喜愛之分,並在進食的時間上有
2011-02-20 8 -
小妙招讓寶寶不再磨蹭
2~5歲的寶寶注重力不集中,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初衷。邊幹邊玩,做什麼事總是磨磨蹭蹭的,許多父母為此頭疼不已,那麼,如何改善寶寶磨蹭呢? 早晨,囡囡在床上磨蹭了半個小時不起來,爸媽急得不得了,在抱怨的同
2011-02-20 11 -
電腦一族保護眼睛的9條小秘笈
現如今,很多辦公族由於工作需要,經常要長時間注視著電腦顯示器,忍受電腦的輻射傷害,久而久之,難免會出現視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等不適症狀。 1、間歇休息 短暫的休息時間可讓眼睛放鬆,最好是離開座位,找一些遠距離的目標來
2011-02-2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