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陰虛型眩暈
症狀:眩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兼見咽幹,形瘦,五心煩熱,舌嫩紅,苔少或光剝,脈細數。 病因病機:腎陰虧損,陰精不足,無以化氣,腦髓失養。 治則治法:滋養腎陰,充養腦髓。 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2g,山藥12g,枸杞子12g,茯
2017-03-04 12 -
做飯時常見的的三個營養誤區
誤區一:反復淘米 很多人認為買回來的米不太乾淨,煮飯前一天就把米泡在水裡,煮之前洗了一遍又一遍。這樣一來,飯是能放心吃了,可吃下去也沒多少營養了。 大米表面所含有的維生素B1是維持心臟、神經及消化系統正常功能的必需元素。不過,這種維生素
2017-03-04 19 -
海犀膏
【處方】水膠1兩,乳香1兩。【功能主治】癰毒諸痛。【用法用量】5月午日以上藥煎水攤紙上陰乾,剪貼患處;或入明雄、飛礬各等分,朱砂3分,刷紙剪貼。【摘錄】《理瀹》
2017-03-04 6 -
肝火亢盛型眩暈(原發性高血壓)
症狀:眩暈、頭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幹、口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清肝瀉火,疏肝涼肝。 中成藥:牛黃降壓丸、龍膽瀉肝軟膠囊等。 方藥:調肝降壓方加減。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梔子、黃芩、丹皮、菊花、雙鉤藤
2017-03-04 11 -
菌菇燒賣的做法
簡介女兒就好老媽我做的那口,今兒個抽空做了個沒肉的菌菇燒賣,口味特好,不膩。第一次發菜單,沒拍全過程。菌菇燒賣的做法 開水燙麵,入水慢點,用筷子攪拌,起絮狀後用手揉成麵團,放置40分鐘,然後搓條切小段,用餃子棒擀皮,要薄。 將所有材料切
2017-03-04 18 -
痰瘀互結型眩暈(原發性高血壓)
症狀:頭如裹、胸悶、嘔吐痰涎、刺痛(痛有定處或拒按)、脈絡瘀血、皮下瘀斑、肢體麻木或偏癱、口淡、食少、舌胖苔膩脈滑,或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脈澀。 治則治法:祛痰化濁,活血通絡。 中成藥:絞股藍總甙片、血塞通片、養血清腦顆粒等。 方藥:
2017-03-04 14 -
菌菇小炒的做法
1. 準備好材料,海鮮菇洗幹切2段,幹木耳泡發待用 2. 薑、 大蒜切開 3. 魷魚剖開,洗乾淨裡面, 4. 在裡面那層打上花刀,花刀如果打反了,就卷不起來了 5. 切塊,我隨意地切了 6. 爆香薑蒜 7. 放入海鮮菇和木耳大火翻炒,把
2017-03-04 23 -
訶黎勒圓
【處方】訶黎勒皮、川烏頭(炮.去皮.臍)、縮砂仁、白礬(煆),各四十兩;肉豆蔻(去皮.炮)、木香、乾薑(炮),各二十兩;龍骨(洗)、赤石脂,各八十兩。【炮製】上為末,用粟米飯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穀不化,泄
2017-03-04 6 -
陰虛陽亢型眩暈(原發性高血壓)
症狀:腰酸、膝軟、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耳鳴、健忘、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 治則治法:滋陰補腎,平肝潛陽。 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全天麻膠囊、清腦降壓片等。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明天麻、雙鉤藤(後下)、石決明(先煎)、炒梔子、黃芩、川
2017-03-04 18 -
6款適合夏季補氣養生湯
導讀:夏天出汗多、常患感冒的人需要補氣,不妨試試適合夏季補氣養生湯!今天小編為您介紹6款適合夏季補氣養生湯,常喝幫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6款適合夏季補氣養生湯 說話有氣無力、行動拖拖拉拉、渾身沒勁、一動就滿身大汗、心悸頭暈、面色蒼白、
2017-03-04 18 -
夏季美容消暑 龜苓膏最佳食品
龜苓膏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很適合炎熱的夏日來吃,配上清新甜美的冰糖雪耳,哈哈,還美容養顏了哈,真是燥熱天氣裡的一道妙品。 主料:銀耳1朵 龜苓膏適量 輔料:棗(幹)11顆 調料:水適量 老冰糖1塊 冰糖雪耳龜苓膏的做法 1.準備好材料 2
2017-03-04 20 -
夏季冷飲之奶香味龜苓膏
材料: 龜苓膏粉50克、白糖100克、水1000ml、適量的牛奶。 做法: 1、將水250ml倒入鍋內,加入龜齡膏粉用筷子拌勻。 2、然後倒入乘下750ml水拌勻,加入白糖也要拌勻。 3、開大火燒煮開,開後繼續煮沸2分鐘,倒到容器內放涼
2017-03-04 10 -
腸功能恢復湯
【處方】黨參的功效與作用3錢,白術3錢,桃仁的功效與作用3錢,赤芍的功效與作用3錢,枳殼3錢,厚樸的功效與作用3錢,木香3錢,火麻仁1兩,大黃5錢(後下)。【功能主治】急腹症手術後,病人一般情況良好,脫水、電解質紊亂及低蛋白血症不顯著,手
2017-03-04 9 -
腎氣虧虛型眩暈(原發性高血壓)
症狀:腰脊酸痛(外傷性除外)、脛酸膝軟或足跟痛、耳鳴或耳聾、心悸或氣短、發脫或齒搖、夜尿頻、尿後有餘瀝或失禁、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則治法:平補腎氣,調和血脈。 中成藥: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腎陰虛證)、右歸丸(腎陽虛證)等。 方藥
2017-03-04 9 -
蔥白一物湯
【別名】蔥白湯【處方】蔥白不限多少。【功能主治】安生胎,落死胎。主妊娠煩悶,熱病或胎動下血及熱淋。【用法用量】蔥白湯(《聖濟總錄》卷九十八)。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蔥白飲”。【摘錄】方出《聖惠》卷七十七,名見《活人書》卷十九
2017-03-04 4 -
陽黃病證簡述
陽黃,病症名。黃疸之屬濕熱者。見《傷寒微旨論》。《景嶽全書·雜證謨》:“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由濕熱蘊蒸肝膽,膽熱液泄,外滲肌膚,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盡黃。證見發熱煩渴,身目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小便色深如
2017-03-04 119 -
春冰散
《禦藥院方》卷九:春冰散【處方】大黃(生)30克 盆消60克 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微炒)各90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主脾肺積熱,咽喉赤腫疼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後用新水150毫升調服,入蜜少許亦可。【摘錄】
2017-03-04 6 -
水臌的治療與辨別
一、治療 方系人參、蓮子心、車前子、王不留行各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三分,白果十二枚。方中白果,若以治咳嗽,可連皮搗爛用之,取其皮能斂肺也;若以利小便,宜去皮搗爛用之,取其滑而能降也。 二、鑒別 1、氣滯作脹 患者自覺上腹部脹滿堵塞,連及
2017-03-04 12 -
蒼術勝濕湯
【處方】蒼術5錢,羌活3錢,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錢,防己3錢,木瓜的功效與作用3錢,懷牛膝的功效與作用3錢,肉桂的功效與作用1錢,茯苓的功效與作用2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梢1錢。【功能主治】寒濕腳痹,及腳氣之挾寒由冒雨忍濕而得之者。【用法用量
2017-03-04 10 -
水臌的病因與症狀
水臌是臌脹類型之一。《內經》謂“按之而不起者,風水也。”不通者。拙擬有升麻黃湯,曾用之治癒數人,此升提胞系而使之轉正也。 病因 其證偶因嘔吐咳逆,或側臥欠伸,仍可通少許,俗名為轉胞病。孕婦與產後及自高墜下者,間有此病。 症狀 主要症狀有
2017-03-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