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濕冷南方不供暖 對症驅寒保暖有良方

正值小寒時節, 又到一年中最冷時。 北方人民表示宅在暖氣房裡毫無壓力, 可是南方MM們面對陰雨綿綿, 濕冷的空氣苦不堪言。 南方需不需要配備暖氣問題也因此在微博上備受關注。 誠然, 無論南方暖氣是否該配, 日子還總得過。 潮濕陰冷的南方, 在嚴寒冬季存在的健康隱患可不亞於零度以下乾冷的北方。

濕冷6宗罪威脅你的健康

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若持續發生一段時間, 絕大多數是過敏而非感冒引起, 而氣溫變化或濕冷天氣是呼吸道過敏病的最重要元兇。 因此, 除了依照醫囑按時服藥,

更要做到吃暖、穿暖、睡暖的三暖原則, 自然能減少呼吸道過敏症狀, 進而能降低感冒症狀的發生。

2.關節神經疼痛

有風濕性、痛風性、退化性關節炎或有帶狀皰疹神經痛, 甚至是臟器疼痛(腹痛、胃痛、經痛等)。 所有的疼痛, 當遇到濕冷的天氣時, 無不加劇惡化, 這些疼痛更是在氣溫變化之前就開始發作, 也有人戲稱這類患者為“氣象播報員”。

3.心腦血管疾病

因天冷釀成末稍血管收縮, 可能造成高血壓患者惡化, 或因保護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啟動, 更加重心臟的負荷, 而使心臟的毛病惡化。 嚴重的時候, 更有腦溢血等致命的一擊。 若是外出淋濕吹到冷風, 再進到溫暖的室內, 溫差的改變很可能變造成猝死的案例。 這類病患首重按時服藥,

保暖衣物也不能少。

4.代謝症候群

濕冷的時候, 體感的溫度會比乾冷時來的更低。 為了禦寒所補充的大量熱能, 同時間也增加消化道的負荷。 通常濕冷天氣容易吃進大量的火鍋, 重油重鹹讓肝腎排毒器官往往不堪負荷, 加上不愛動造成體重增加, 代謝症候群跟著跑了出來。

5.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沒有季節性, 隨時都可能發作, 但在季節變化、寒冷的冬季及春秋季更易發玻每出現季節變化, 或降溫明顯的時候, 過敏性鼻炎患者就會出現眼睛癢、鼻子癢、噴嚏不斷, 同時出現流鼻涕(多為水樣鼻涕)。 還有些患者會對強烈的氣味、污染的空氣都有強烈的反應。

6.情緒感冒

在陰沉沉或下著雨的天氣裡, 不想出門, 心情壓抑、鬱悶甚至會莫名焦躁,

這被稱為“情緒感冒”。 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理事、心理學博士郭德華借本報提醒, 人的情緒與天氣息息相關, 陰雨天氣易使人情緒低落、心胸憋悶, 大家應合理調整生活規律, 要以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聽音樂、在室內做簡單的運動等方式, 來舒緩緊張壓抑的情緒, 讓心情“豁然開朗”。

濕冷天氣對症驅寒保暖有良方

穿戴有講究

一般家庭居室, 室溫宜保持在15-20攝氏度。 在低溫環境中, 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 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 保持乾燥。 手腳部位不可縛緊, 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迴圈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很多人一到寒冷季節, 就會感覺肩部發緊、酸疼, 這和受風、受寒有很大的關係。 有的人還未感冒就先出現肩頸酸痛,

沒等找出原因, 發起高燒來, 其實這就是受寒感冒的一個明顯特徵。

另外, 頸部保暖還能預防頸椎病。 所以, 捨棄那些領口過大的打底衫和針織衫, 套上高領衫, 裹上厚厚的圍巾, 才是冬季養生之道。 對於女性來說, 最忌諱的是露腰露肚子。 腰腹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 除了手腳冰涼、痛經外, 還會涉及婦科疾病。 所以, 做好腰腹和下半身的保暖工作, 可以避免許多婦科疾病的發生。

溫水刷牙

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 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 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 甚至導致牙周炎、牙齦炎等病症。 因此用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含漱,

有利牙齒健康, 還利於清除齒縫內的食物殘渣和細菌, 達到護牙潔齒、減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 既解乏, 又有助於睡眠。 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 在熱水的浸泡下, 舒筋活絡, 加速血液迴圈, 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

進入冬季, 一定要顧護陰液, 保養陽氣。 中醫專家認為, 冬天比較損耗陽氣, 尤其要注意的是養護生命活力, 防止熱量散發。 因為按照中醫的說法, 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 人要與天地相應, 自然這個時候人的陽氣也要藏住。

而進補並不只在冬季, 中醫進補, 四時皆宜。 到了冬季, 人們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 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冬天多進行足浴其實是活血化淤的好辦法,但市場上風行的中藥泡腳基本沒有經過科學依據,所以還是到醫院配個藥方在家泡腳為宜。

冷水洗臉

冬天,面部皮膚由於氣溫低的刺激,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用熱水洗臉,當時會感覺溫暖,一旦熱量散失,毛細血管又恢復原狀,這樣一漲一縮,易使面部皮膚產生皺紋。而晨起用冷水洗臉,頓時就有頭清眼明的感覺。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迴圈,又可增強皮膚彈性。其冬令保健作用還在於:增強機體禦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者亦有益。當然,冷水溫度不能太低,以略高於10攝氏度為宜。

禦寒飲食排除身體濕冷毒素

進補食物要適當

依賴食物禦寒,過多地食用高熱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類等,則是不可取的,最常見的是可造成肥胖和加重心血管病。

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冬季是減輕體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時機。此時,肥胖者晚餐應該少吃,並且安排得清淡一些。而且由於晚間人體異生作用大,營養素易成脂肪而儲存,同時晚間活動量小,晚餐豐盛,則引起血脂升高,並易於沉積在血管壁上,為動脈硬化埋下隱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人體本身由於陽氣虛弱而怕冷。中醫講“咸入腎”,意思是鹹味的藥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於腎,過鹹則傷腎,可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故冬季應減少食鹽攝入量,並忌生冷、寒涼食物。

缺礦物質會導致怕冷

營養專家研究發現,人體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冬季的寒冷,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冬季人體尿量增多,鈣、鐵、鉀、鈉等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

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蝦皮、海帶、髮菜、芝麻醬等,含鐵較多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綠葉蔬菜、木耳、海帶等。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冬季還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紅薯、土豆、胡蘿蔔、生薑、百合、藕及大白菜等,在吃法上,最好能與羊肉、牛肉等燉著吃,禦寒效果更好。

增加熱源營養素

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冬天的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以上熱源營養素的攝入,保持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合理的比例,三者應分別占13%-15%、25%-35%、60%-70%為宜。特別是應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維生素必不可少

寒冷氣候下,人體氧化產熱加強,人體內的維生素代謝也會加速,因此,要保證各種維生素的供給。

冬季是蔬菜水果的淡季,人體常出現缺少維生素A、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C等現象,並引發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疾病。因此,冬季要擴展食源,多吃水果蔬菜,除大白菜外,還應挑選圓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還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而水果則以橙、柑橘、蘋果為主,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以及膳食纖維。

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冬天多進行足浴其實是活血化淤的好辦法,但市場上風行的中藥泡腳基本沒有經過科學依據,所以還是到醫院配個藥方在家泡腳為宜。

冷水洗臉

冬天,面部皮膚由於氣溫低的刺激,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用熱水洗臉,當時會感覺溫暖,一旦熱量散失,毛細血管又恢復原狀,這樣一漲一縮,易使面部皮膚產生皺紋。而晨起用冷水洗臉,頓時就有頭清眼明的感覺。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迴圈,又可增強皮膚彈性。其冬令保健作用還在於:增強機體禦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者亦有益。當然,冷水溫度不能太低,以略高於10攝氏度為宜。

禦寒飲食排除身體濕冷毒素

進補食物要適當

依賴食物禦寒,過多地食用高熱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類等,則是不可取的,最常見的是可造成肥胖和加重心血管病。

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冬季是減輕體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時機。此時,肥胖者晚餐應該少吃,並且安排得清淡一些。而且由於晚間人體異生作用大,營養素易成脂肪而儲存,同時晚間活動量小,晚餐豐盛,則引起血脂升高,並易於沉積在血管壁上,為動脈硬化埋下隱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人體本身由於陽氣虛弱而怕冷。中醫講“咸入腎”,意思是鹹味的藥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於腎,過鹹則傷腎,可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故冬季應減少食鹽攝入量,並忌生冷、寒涼食物。

缺礦物質會導致怕冷

營養專家研究發現,人體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冬季的寒冷,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冬季人體尿量增多,鈣、鐵、鉀、鈉等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

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蝦皮、海帶、髮菜、芝麻醬等,含鐵較多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綠葉蔬菜、木耳、海帶等。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冬季還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紅薯、土豆、胡蘿蔔、生薑、百合、藕及大白菜等,在吃法上,最好能與羊肉、牛肉等燉著吃,禦寒效果更好。

增加熱源營養素

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冬天的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以上熱源營養素的攝入,保持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合理的比例,三者應分別占13%-15%、25%-35%、60%-70%為宜。特別是應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維生素必不可少

寒冷氣候下,人體氧化產熱加強,人體內的維生素代謝也會加速,因此,要保證各種維生素的供給。

冬季是蔬菜水果的淡季,人體常出現缺少維生素A、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C等現象,並引發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疾病。因此,冬季要擴展食源,多吃水果蔬菜,除大白菜外,還應挑選圓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還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而水果則以橙、柑橘、蘋果為主,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以及膳食纖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