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還有哪些疾病容易被誤診為癲癇

除了各種暈厥需要與癲癇鑒別, 還有些疾病臨床表現也有發作性症狀, 常被誤診為癲癇, 應注意鑒別。

(1)點頭狀痙攣:點頭狀痙攣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良性暫時性疾病, 多發生在6~12個月的嬰兒。 臨床主要表現為神志清楚下的點頭、頸傾斜、顛搖、雙側(少數單側)眼球震動, 腦電圖無異常表現。 病程多為1~2年, 本病為自限性, 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2)良性發作性眩暈:本病主要發生於2~5 歲嬰兒和學齡前期兒童, 也可發生于較大兒童, 但不多。 主要特徵為突然出現眩暈, 走路不穩, 嚴重時不能維持姿勢, 患兒有突然害怕、喊叫、面色蒼臼、眼球震顫等表現。

每次發作可持續數秒至數分鐘, 每年可發數次。 常可自行緩解, 一般無需治療。 患兒發病時神志清楚, 腦電圖正常, 可與癲癇區別診斷。

(3)屏氣發作:又稱為呼吸暫停症, 多發生在6個月~3歲兒童, 6 歲以後極少見。 屏氣發作一般是當小兒遇到不愉快的事或不隨自己心意時, 突然出現急劇的情緒爆發, 發怒、驚懼、哭鬧後旋即發生呼吸暫停, 伴有口周發紫、全身強直、意識喪失、抽搐發作, 一般30 秒~1分鐘之內自行恢復呼吸。 有的時候1分鐘後孩子會再次屏氣, 特別是當父母與周圍人極度關注時, 可促進這種行為再次發生。 本病一般不需藥物治療, 患兒發作可行恢復。 雖然癲癇大發作也有肌張力、身體姿勢和皮膚顏色的改變,

但肌張力和身體姿勢的改變在先, 皮膚顏色改變在後。 屏氣發作腦電圖正常, 也可與癲癇相鑒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