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梅毒病原體及治療指南

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性傳播疾病。

病原體

梅毒的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 是小而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 長約6-15微米(平均8微米), 直徑0.09-0.18微米 , 具有8-12個螺旋, 因其與明液體有相似之折光力, 故又稱為蒼白螺旋體。

傳染途徑 梅毒的傳染源是梅毒患者, 其傳染途徑有三:①性接觸;②胎傳;③少數可通過性接觸以外的途徑傳染。

免疫性 人類對梅毒無先天免疫力, 也無疫苗人工免疫方法, 僅能在感染後產生感染性免疫。

症狀

梅毒是多系統受侵犯的疾病, 症狀多種多樣。

後天梅毒又稱獲得性梅毒。 多經性接觸傳染。

一期梅毒:主要症狀為硬下疳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

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 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迴圈播散全身, 引起多處病灶, 此期稱二期梅毒。 一般發生在感染後7-10周或硬下疳出現後6-8周。

①二期梅毒的皮膚粘膜損害。 80%-95%的病人可發生, 此期特點是皮疹分佈廣泛且對稱, 疹型多種多樣。

②梅毒性脫髮, 好發於頭頂、枕部及顳部, 呈稀疏脫髮, 邊界不清, 猶如蟲蝕狀。

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 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後, 約有1/3的患者發生各種晚期症狀。 可侵犯全身各臟器, 以皮膚、粘膜損害為最常見。

①三期皮膚粘膜梅毒。 為樹膠腫, 為皮下深在性結節, 逐漸增大形成浸潤性斑塊, 中心軟化發生潰瘍,

呈穿鑿性, 流出粘稠的壞死組織及膿液, 癒合後遺留大塊萎縮性疤痕。 全身各處均可發生, 尤以小腿為多, 常單發, 外傷可為誘因。 發生於上齶及鼻中隔粘膜的樹膠腫可侵犯骨膜及骨質, 出現上齶、鼻中隔穿孔及馬鞍鼻。

②三期骨梅毒。 一般在感染後5-20年, 長骨部出現骨炎及骨膜炎, 顱骨、鼻骨、骨盆及肩胛骨等出現樹膠腫, 分佈局限, 不對稱, 疼痛較二期骨梅毒輕微。

③心血管梅毒及主動脈瘤。

④神經梅毒。 臨床上常見脊髓癆及麻痹性癡呆。

先天梅毒又稱胎傳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生後兩歲以內發病。 全身症狀:皮膚鬆馳蒼白, 有皺紋如老人貌, 體重增長緩慢, 哭聲低弱嘶啞, 常伴低熱、貧血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及脫髮等。 皮膚粘膜損害為最常見,

其形態如斑丘疹、丘疹、水皰或大皰、膿皰等, 與後天梅毒的二期皮 疹相似, 但也有相異之處, 即好發於手掌、足蹠及腔洞周圍;在口角、鼻孔、肛周可發生線狀皸裂性損害, 愈後成為特徵性放射狀瘢痕;在外☆禁☆陰及肛門可發生糜爛, 類似扁平濕疣損害。 梅毒性鼻炎為最常見的早期症狀, 可因流涕、鼻塞致哺乳困難。 喉炎可造成聲音嘶啞。 還可發生骨炎、骨膜炎、甲溝炎及甲床炎等。 如新生兒有一期梅毒(硬下疳)發生, 則為分娩時通過有梅毒病損的產道感染所致。 晚期先天梅毒:生後兩以上發病

診斷

早期梅毒應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蒼白螺旋體, 梅毒血清試驗應作為診斷梅毒的常規檢查, 必要時進行腦脊液及組織病理檢查。

預防

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3項:①隔離、治療傳染源。 ②切斷傳染途徑。 ③保護第二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