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被診斷為腦癱, 很多准媽媽產前很擔心孩子會不會健康, 產生很大壓力, 這樣對孕婦及孩子都是有危害的, 其實有很多的孩子只是被誤診為腦癱, 繼而進行相應治療, 反而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了影響, 那麼腦癱診斷還有哪些問題呢?
1、腦癱診斷的年齡問題
根據腦性癱瘓國際新定義, 腦癱是指一組持續存在的導致活動受限的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症候群, 那麼腦損傷是持續存在的, 運動和姿勢異常是持續存在的, 那麼, 腦損傷早期、恢復期的患兒, 就不應該診斷為腦癱。 因此,
2、發現晚、診斷延遲的問題
在基層和廣大農村, 由於家長育兒知識貧乏, 基層醫生對腦癱的認識不夠, 對於出生異常、有腦損傷的患兒沒有足夠的重視, 還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發育落後抱著等等看的僥倖心理, 以至很多腦癱患兒未能及時發現、及時診斷, 沒有得到早期康復治療。
3、腦癱診斷不準確、誤診的問題
由於多種原因, 特別是對腦癱定義、診斷條件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 對腦癱診斷不夠準確、甚至錯誤診斷的情況較多, 導致患兒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腦癱誤診為“缺鈣”是最常見的。 一些疾病如脊肌萎縮症、先天性肌營養不良,
4、腦癱診斷擴大化問題
目前有將小兒腦癱診斷擴大化的傾向, 甚至有在新生兒階段或1~2個月齡就診斷為腦癱的情況。 1歲以內特別是6個月以內應慎重診斷腦性癱瘓, 避免將小兒腦癱診斷擴大化。 如果有明確的原發病, 應以原發病為診斷, 如原發病不明確, 可診斷為發育落後原因待查等, 避免過早做出腦癱診斷的結論。
5、腦癱分型不恰當、病情評估不準確
不同類型的腦癱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 如分型不准, 必將影響康復治療的效果。 對腦癱患兒病情, 存在問題, 功能障礙的性質、部位、範圍、嚴重程度等評估不準確,
6、對合併症診斷不正確或不重視
多數腦癱患兒合併有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行為異常、癲癇、肌肉肌腱、髖關節脫位等。 合併症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會影響腦癱康復治療效果, 甚至會進一步加重腦癱病情。 如由於腦癱患兒姿勢發育異常和肌肉韌帶鬆弛, 加上下肢長期不負重, 股骨頭與髖臼發育不良, 均可能導致髖關節脫位合併症。 若不同時治療, 自然影響患兒正常運動發育和康復訓練的最終效果。
一個清晰且被廣泛接受的腦癱定義、分類和功能評定方法對腦癱的臨床診治、康復、科研、社會保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尤其在建立區域、國家乃至將來的全球性腦性癱瘓監測資料庫時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一些舉動, 可能只是簡單的發育晚而已, 家長不要驚慌失措, 去正規醫院檢查, 很有可能只是虛驚一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