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濕疹方之外治方

濕疹是由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症。 皮損以 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 有滲出傾向, 常反復發作多年不愈。 病因比較複雜, 常常難以確定。 臨床表觀多種多樣, 按炎症情況可分 為急性(紅斑、丘疹、水皰、紅腫、滲出、糜爛、結痂)、慢性(皮膚呈褐 紅色浸潤、肥厚、皸裂、鱗屑或有苔蘚樣改變、脫屑性片塊等)和亞 急性三種。

西醫對本病主要以外治方法為主。

中醫稱之為“濕癬”、“濕瘡”、“浸淫瘡”等。 認為多由風濕熱或 血虛、脾虛複受風邪、寒濕等所致。 其治療急性宜清熱利濕, 佐以 涼血;亞急性宜健脾利濕, 佐以清熱;慢性宜健脾燥濕,

養血潤膚。 下述諸方, 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苦蛇礬椒液

苦參、蛇床子、白礬各30g, 川椒10g。 每日1劑, 水煎取汁蘸洗患處。

本方有燥濕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104例, 結果:3劑痊癒者38例, 4~8劑痊癒者58例;好轉8例。

2.嫩樹皮洗劑

桃樹嫩皮、花椒樹皮各100g, 苦楝樹嫩皮90g, 白鮮皮、苦參、葛根各60g。 上藥水煎取汁, 加入硫黃3g, 明礬30g外洗患處。 每日1次, 5日1劑, 10天為1療程。

本方有燥濕止癢殺蟲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34例, 用藥6~10天后, 痊癒33例, 好轉1例。

3.土苓五倍液

土茯苓、薏苡仁、白鮮皮、黃柏、地膚子、苦參、五倍子、白礬各30g。 急性濕疹, 疹色潮紅, 熱盛者加生地榆30g;亞急性、慢性濕疹皮損肥厚者加皂角、三棱各30g。 上藥水煎泡洗患處30分鐘, 每日1~2次, 3日1劑。

本方有清熱解毒,

燥濕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67例, 結果痊癒53例, 顯效14例。

4.魚腥草洗劑

鮮魚腥草100g, 苦參25g, 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各20g, 川椒、蒼術各15g, 黃柏、龍膽草各12g, 白礬、食鹽各6g, 硫黃10g。 上藥加水2000ml, 文火煎至1500ml, 先熏後洗, 每日2~3次。

本方有燥濕止癢, 清熱排膿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有良效。

5.苦參承氣液

苦參、生大黃、芒硝、生山楂各60g, 蟬蛻30g。 取一乾淨臉盆, 加水200ml, 先煎煮生山楂、生大黃、苦參、蟬蛻, 待煎10~15分鐘後, 將芒硝加入, 再煮1~2沸離火, 濾出藥液, 置於陰涼處, 待藥液冷卻後, 用藥棉蘸洗(藥棉應洗後即換, 以免污染藥液), 每日可洗5~6次。

本方有清熱解毒, 燥濕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22例, 結果痊癒16例, 好轉6例。

6.青黛枯椒散

青黛、枯礬、花椒各30g, 雄黃6g, 輕粉、黃連各10g,

硫黃20 g, 黃柏18g。 先用1:1 000新潔爾滅或淡鹽水清洗患處, 用75% 酒精消毒周圍, 再用青黛枯椒散與植物油調勻外塗患處。 每日1次。 若滲出較多者, 可先用花椒30g, 黃連10g, 黃柏18g, 煎水濕敷患處, 每日2~3次。 待滲出減少後(一般1~2天滲出可控制), 再用本散外塗, 塗藥至痊癒為止。

本方有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殺蟲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68例, 結果全部獲愈。 治療時間最短5天, 最長15天。

7.外用擦調散

(1)擦劑:苦參、黑豆各300g, 白鮮皮、大楓子各250g, 木槿皮、地膚子、蒼術各150g, 生蔥20根, 五倍子100g。 上藥共加水煎2次, 合併藥液800ml, 再用95%酒精200ml溶解樟腦、冰片各20g後緩緩加入藥液中過濾分裝。

(2)散劑:硼酸、氧化鋅各500g, 氯化銨150g, 滑石粉1000g, 混合備用。

先用50%氯化鈉溶液清洗患處皮膚, 再將中藥擦劑外擦患處。 用擦劑後患處流水甚者,

將散劑撒布揉搓, 流水不甚者, 用凡士林調擦患處。 每日3次, 7天為1個療程, 最多不超過3個療程。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濕疹200例, 經治療1~3個療程後, 痊癒172例, 好轉20例, 無效5例。

8.秘傳石滑散

煆石膏、滑石各30g, 青黛、黃柏末各15g, 枯礬10g, 冰片、輕粉各5g。 以上藥物共研細末, 裝瓶備用。 用時將藥粉幹撒於患處, 如經治療後滲液減少或已無滲液, 可改用麻油適量將藥粉調成糊狀, 敷於患處。 一般每天換藥2次, 換藥時宜用濕棉簽輕輕拭去舊藥。 用藥期間忌用水洗患處, 以免皮損出現滲液, 瘡面擴散。 並禁食煙酒辛辣肥膩等刺激性食物。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急性濕疹多例, 一般用藥3天, 換藥6次, 滲液可基本消失, 約1周後皮損可痊癒。

9.薄荷乳冰膏

薄荷100g, 乳香、冰片各50g, 黃柏、黃連、紫花地丁、爐甘石、生地榆、白鮮皮、地膚子各250g。 上藥共碾細末和勻。 將麻油加熱至八成熟, 倒入藥末, 邊攪邊加熱, 至成糊狀。 將藥膏均勻塗在皮損部位, 覆蓋無菌敷料後包紮固定, 每日1次。

本方有清熱利濕解毒, 活血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68例, 結果痊癒64例, 好轉4例。 一般用藥1次癢痛即可減輕, 2次滲液減少, 9次可獲痊癒。

10.荊防辛芷散

荊芥、防風、細辛、白芷各等份。 上藥共研細末, 陳醋調敷患處。 每日2次, 3天為1療程。

本方有疏風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局限性濕疹24例, 結果:1療程痊癒10例, 2療程痊癒8例, 3療程痊癒5例;無效1例。

11.紫草地香油

紫草、地骨皮、丁香各10g, 當歸5g。 上藥用香油250g浸泡24小時, 置陶瓷缸中文火焙焦去渣, 冷卻後塗擦患處,每日2~3次,10天為1療程。

本方有活血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皸裂性濕疹98例,結果用藥1~3個療程後,痊癒65例,有效28例,無效5例。

12.川楝合劑酊

鮮川楝皮100g,重樓、龍骨、爐甘石各30g,土茯苓、苦參、地膚子、虎杖各25g,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白鮮皮、花椒、地榆各20g,赤小豆、百藥煎、劉寄奴、粉丹皮各15g,車前子、冰片各10g。上藥共加75%酒精適量浸泡密封10天,濾汁外擦患處。

本方有清熱利濕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165例,結果痊癒126例,顯效23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

13.龍膽蛇床液

龍膽草、透骨草、蛇床子各50g,地膚子、白鮮皮、苦參、黃柏、稀薟草、蚤休各30g,冰片、麝香草腦各20g,川椒15g。將諸藥放人罐內(冰片、麝香草腦除外),水煎,第一次加水2000ml,煮開後40分鐘再加水1500ml,再煎開30分鐘,第三次加水1000ml,煎至2000 ml濾,將冰片、麝香草腦用適量酒精溶解混合於藥液內,加入0.03%尼泊金防腐,按每瓶60ml分裝。使用時每日外搽患處7次。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濕疹、丘疹性蕁麻疹、皮炎等皮膚病70例,結果痊癒40例,顯效18例,有效9例,無效3例。

14.訶子米醋液

取訶子100g打爛,加水1500ml文火煎至500ml,再加入米醋500ml煮沸即可。用時取藥液浸漬患處,不能浸漬的地方可用紗布墊蘸藥液濕敷,略加壓,使之與皮損面緊貼,幹後再加藥液。每天3次,每次30分鐘,每日l劑。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急性濕疹47例,痊癒45例,顯效2例;慢性濕疹34例,痊癒30例,顯效3例,無效1例。

15.中西六合扮

滑石粉、黃連粉各4g,氯黴素1.5g,潑尼松片30mg,異丙嗪片0.15g,苯海拉明片0.15g。將上藥共研細末,為1劑量。急性濕疹(濕性):先用冷鹽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後用六合粉外搽,每日l~2次。慢性濕疹(幹性):亦先洗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其1劑藥粉調勻後塗抹患處,每日1~2次。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急性濕疹352例,1次痊癒者58例,2~4次痊癒者294例;慢性濕疹148例,2~4次痊癒者63例,4~15次痊癒者85例。500例中痊癒後1月內復發者8例。

16.大青殺蟲粉

大青葉、蛇床子、陳小粉、苦參、滑石粉、絲瓜葉、熟石膏各2份,枯礬、硫黃各1份。將上藥共研細末。急性濕疹有水泡滲液者以乾粉直接敷貼;慢性濕疹無滲出液者用凡士林調敷患處。每日2次。敷貼前用苦楝皮、蒼耳子、車前草各30g,地膚子15g,薄荷9g煎湯外洗患處。

本方有燥濕殺蟲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急性濕疹845例,痊癒826例,好轉19例;慢性濕疹572例,痊癒539例,好轉33例。一般治療3~7天,最長不超過2周。

17.黃柏爐甘粉

黃柏粉、爐甘石粉各250g,冰片50g,朱砂、雄黃各25g,五倍子、枯礬各100g,澱粉150g,滑石粉550g。上藥共研細粉,裝瓶密閉備用。滲出期用10%醋酸調成糊狀或直接外敷於患處,每日2次。結痂期苔蘚樣變後或慢性濕疹可用香油調敷。

本方有清熱燥濕殺蟲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150例,結果總有效率為96.4%。

18.丹枯參爐粉

冷卻後塗擦患處,每日2~3次,10天為1療程。

本方有活血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皸裂性濕疹98例,結果用藥1~3個療程後,痊癒65例,有效28例,無效5例。

12.川楝合劑酊

鮮川楝皮100g,重樓、龍骨、爐甘石各30g,土茯苓、苦參、地膚子、虎杖各25g,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白鮮皮、花椒、地榆各20g,赤小豆、百藥煎、劉寄奴、粉丹皮各15g,車前子、冰片各10g。上藥共加75%酒精適量浸泡密封10天,濾汁外擦患處。

本方有清熱利濕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165例,結果痊癒126例,顯效23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

13.龍膽蛇床液

龍膽草、透骨草、蛇床子各50g,地膚子、白鮮皮、苦參、黃柏、稀薟草、蚤休各30g,冰片、麝香草腦各20g,川椒15g。將諸藥放人罐內(冰片、麝香草腦除外),水煎,第一次加水2000ml,煮開後40分鐘再加水1500ml,再煎開30分鐘,第三次加水1000ml,煎至2000 ml濾,將冰片、麝香草腦用適量酒精溶解混合於藥液內,加入0.03%尼泊金防腐,按每瓶60ml分裝。使用時每日外搽患處7次。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濕疹、丘疹性蕁麻疹、皮炎等皮膚病70例,結果痊癒40例,顯效18例,有效9例,無效3例。

14.訶子米醋液

取訶子100g打爛,加水1500ml文火煎至500ml,再加入米醋500ml煮沸即可。用時取藥液浸漬患處,不能浸漬的地方可用紗布墊蘸藥液濕敷,略加壓,使之與皮損面緊貼,幹後再加藥液。每天3次,每次30分鐘,每日l劑。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急性濕疹47例,痊癒45例,顯效2例;慢性濕疹34例,痊癒30例,顯效3例,無效1例。

15.中西六合扮

滑石粉、黃連粉各4g,氯黴素1.5g,潑尼松片30mg,異丙嗪片0.15g,苯海拉明片0.15g。將上藥共研細末,為1劑量。急性濕疹(濕性):先用冷鹽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後用六合粉外搽,每日l~2次。慢性濕疹(幹性):亦先洗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其1劑藥粉調勻後塗抹患處,每日1~2次。

有報導運用本方治療急性濕疹352例,1次痊癒者58例,2~4次痊癒者294例;慢性濕疹148例,2~4次痊癒者63例,4~15次痊癒者85例。500例中痊癒後1月內復發者8例。

16.大青殺蟲粉

大青葉、蛇床子、陳小粉、苦參、滑石粉、絲瓜葉、熟石膏各2份,枯礬、硫黃各1份。將上藥共研細末。急性濕疹有水泡滲液者以乾粉直接敷貼;慢性濕疹無滲出液者用凡士林調敷患處。每日2次。敷貼前用苦楝皮、蒼耳子、車前草各30g,地膚子15g,薄荷9g煎湯外洗患處。

本方有燥濕殺蟲止癢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急性濕疹845例,痊癒826例,好轉19例;慢性濕疹572例,痊癒539例,好轉33例。一般治療3~7天,最長不超過2周。

17.黃柏爐甘粉

黃柏粉、爐甘石粉各250g,冰片50g,朱砂、雄黃各25g,五倍子、枯礬各100g,澱粉150g,滑石粉550g。上藥共研細粉,裝瓶密閉備用。滲出期用10%醋酸調成糊狀或直接外敷於患處,每日2次。結痂期苔蘚樣變後或慢性濕疹可用香油調敷。

本方有清熱燥濕殺蟲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濕疹150例,結果總有效率為96.4%。

18.丹枯參爐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