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和豆漿是人們早餐飲品的首選。 這兩種飲品可以為我們提供必要的營養, 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飲用這兩者的時候, 有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
豆漿怎樣喝才健康
豆漿是一種老幼皆宜、價廉質優的液態營養品。 清晨, 喝一碗豆漿吃幾個小籠包子, 這種傳統的吃法既方便又營養。 豆漿好處多多, 它能夠強身健體, 對防治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癌症、支氣管炎、老年癡呆症等疾病有較好的作用。 另外, 豆漿中所含的硒、維生素E、C, 有很大的抗氧化功能, 能使人體的細胞“返老還童”, 特別對腦細胞作用最大。
忌喝未煮熟的豆漿:豆漿中含有兩種有毒物質, 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 並對胃腸道產生刺激, 引起中毒症狀。 預防豆漿中毒的辦法就是將豆漿在100℃的高溫下煮沸, 就可安心飲用了。 千萬不要認為加熱時豆漿冒泡就是煮沸了, 這只是豆漿的有機物質受熱膨脹形成的氣泡。 如果飲用豆漿後出現頭痛、呼吸受阻等症狀, 應立即就醫, 絕不能延誤時機, 以防危及生命。
忌在豆漿裡打雞蛋:很多人喜歡在牛奶中打雞蛋, 因此在豆漿中也採取同樣的做法, 認為這樣更有營養,
忌沖紅糖:豆漿中加紅糖喝起來味甜香, 但紅糖裡的有機酸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後, 可產生變性沉澱物, 大大破壞了營養成分。
忌裝保溫瓶:豆漿中有能除掉保溫瓶內水垢的物質, 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 以豆漿作為養料, 瓶內細菌會大量繁殖, 經過3~4個小時就能使豆漿酸敗變質。
忌喝超量:一次喝豆漿過多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 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忌空腹飲豆漿:飲豆漿的同時吃些麵包、糕點、饅頭等澱粉類食品, 可使豆漿中蛋白質等在澱粉的作用下, 與胃液較充分地發生酶解,
忌與藥物同飲:有些藥物會破壞豆漿裡的營養成分, 如四環素、紅黴素等抗生素藥物。
${FDPageBreak}
喝牛奶, 這些誤區你要知
牛奶越濃越好
牛奶越濃, 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
所謂過濃牛奶, 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 使牛奶的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 如果是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 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不振, 甚至拒食, 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
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 是許多人的“共識”。 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 但必須定量, 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裡最好加蔗糖。 這樣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另外, 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
牛奶加巧克力
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 生成“草酸鈣”。 於是, 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 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髮乾枯、易骨折以 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牛奶服藥一舉兩得
有人認為, 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 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 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 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
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
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 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質, 就會使蛋白質變性, 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
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 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 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 會破壞維生素A。 孩子特別是嬰幼兒, 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 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 體弱多病。 所以, 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 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牛奶必須煮沸
如果將牛奶煮沸, 溫度達到100℃, 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 而焦糖可誘發癌症。 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FDPageBreak}
牛奶與豆漿同喝?沒問題!
關於牛奶與豆漿同喝的問題,通常有兩種說法:其一,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經加熱失活,也就不會妨礙牛奶中蛋白質的吸收,兩者同飲,應當是毫無問題。和雞蛋一起吃,當然也一樣沒有問題。另一種說法則是,早上人們的吸收能力有限,一杯牛奶或者一碗豆漿已經足夠營養,兩者同吃,則養分吸收不完,造成浪費。這種說法看似合理,實則無聊,只要細細分析,就能找出漏洞。
首先,按2.9%的國家標準計算,250克牛奶不過含有區區7.3克蛋白質,只相當於輕體力活動成年男性一日蛋白質推薦供應量的10%,女性推薦量的11%。豆漿的蛋白質含量通常為2%,一大碗300毫升的豆漿,不過含蛋白質6克。牛奶與豆漿相加,僅相當於一日蛋白質攝入量的20%,怎麼能算是過量呢?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成分吧。
——牛奶中富含鈣,而豆漿中鈣相對較低,更富含鉀鎂。
——牛奶中維生素A豐富,而豆漿中不含有這種營養素。
——豆漿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較多,而牛奶中這兩種維生素比較少。
——牛奶中不含有膳食纖維,而豆漿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
——牛奶中含有少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而豆漿含有少量不飽和脂肪,以及降低膽固醇吸收的豆固醇。
——豆漿中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可減少更年期婦女鈣流失,而牛奶中含有促進鈣吸收的乳糖和維生素D。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牛奶和豆漿的營養不僅不會疊加而損失,反而會因為互補而加強。
從補鈣而言,牛奶中有大量的鈣,以及維生素D和乳糖,如果得到豆漿中的維生素K和鉀鎂的幫助,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鈣利用率,對提高青少年骨骼密度有所説明;對於更年期的婦女來說,因為得到了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可以在飲奶補鈣的同時延緩鈣流失,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
從美容的角度來說,牛奶中豐富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A,有利於面部皮膚的更新和代謝,而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可以提高皮膚的彈性和保水性。
從預防心血管疾病來說,牛奶中豐富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豆漿中的葉酸、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和膳食纖維協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同半胱氨酸水準,提高LDL的抗氧化能力,起到最佳的防病效果。
所以,無論怎樣考慮,奶類和豆漿,都可以作為最佳的營養飲料配合。如果有可能的話,早餐可以兩者同飲,或者,如果感覺體積太大,不妨用優酪乳代替牛奶,或在早晨飲豆漿之後,用優酪乳/牛奶作為上午的加餐。
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FDPageBreak}
牛奶與豆漿同喝?沒問題!
關於牛奶與豆漿同喝的問題,通常有兩種說法:其一,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經加熱失活,也就不會妨礙牛奶中蛋白質的吸收,兩者同飲,應當是毫無問題。和雞蛋一起吃,當然也一樣沒有問題。另一種說法則是,早上人們的吸收能力有限,一杯牛奶或者一碗豆漿已經足夠營養,兩者同吃,則養分吸收不完,造成浪費。這種說法看似合理,實則無聊,只要細細分析,就能找出漏洞。
首先,按2.9%的國家標準計算,250克牛奶不過含有區區7.3克蛋白質,只相當於輕體力活動成年男性一日蛋白質推薦供應量的10%,女性推薦量的11%。豆漿的蛋白質含量通常為2%,一大碗300毫升的豆漿,不過含蛋白質6克。牛奶與豆漿相加,僅相當於一日蛋白質攝入量的20%,怎麼能算是過量呢?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成分吧。
——牛奶中富含鈣,而豆漿中鈣相對較低,更富含鉀鎂。
——牛奶中維生素A豐富,而豆漿中不含有這種營養素。
——豆漿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較多,而牛奶中這兩種維生素比較少。
——牛奶中不含有膳食纖維,而豆漿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
——牛奶中含有少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而豆漿含有少量不飽和脂肪,以及降低膽固醇吸收的豆固醇。
——豆漿中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可減少更年期婦女鈣流失,而牛奶中含有促進鈣吸收的乳糖和維生素D。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牛奶和豆漿的營養不僅不會疊加而損失,反而會因為互補而加強。
從補鈣而言,牛奶中有大量的鈣,以及維生素D和乳糖,如果得到豆漿中的維生素K和鉀鎂的幫助,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鈣利用率,對提高青少年骨骼密度有所説明;對於更年期的婦女來說,因為得到了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可以在飲奶補鈣的同時延緩鈣流失,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
從美容的角度來說,牛奶中豐富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A,有利於面部皮膚的更新和代謝,而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可以提高皮膚的彈性和保水性。
從預防心血管疾病來說,牛奶中豐富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豆漿中的葉酸、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和膳食纖維協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同半胱氨酸水準,提高LDL的抗氧化能力,起到最佳的防病效果。
所以,無論怎樣考慮,奶類和豆漿,都可以作為最佳的營養飲料配合。如果有可能的話,早餐可以兩者同飲,或者,如果感覺體積太大,不妨用優酪乳代替牛奶,或在早晨飲豆漿之後,用優酪乳/牛奶作為上午的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