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調味的作用是什麼

在做飯的時候, 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調味品。 由於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異, 在吃東西的時候, 調味品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我們都知道。 食物如果少了調味品就會變得特別的不好吃, 所以調味品對我們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調味的作用是什麼吧?

在烹調中也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當我們不慎把菜做得過酸或過鹹, 這時再放上些糖, 就會使酸或鹹味有所緩和。 這種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呈味物質以適當的濃度混合後, 使每種味覺都減弱的現象, 叫做味的消殺現象。

有經驗的廚師都有這樣的體會, 在做魚類或者牛羊肉、內臟等帶有腥膻氣味的原料時, 就要多加些糖、醋、酒、蔥、薑、蒜等調料, 以去除其不良氣味。 在製作新鮮的魚蝦、雞鴨、蔬菜等, 本身具有鮮美滋味的原料時, 調味就要淡一些, 如果調味過重, 也會抵消原料本身的鮮味。 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味的消殺現象的原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吃過中藥後, 再喝無味的開水, 也會覺得水有些甜味;當我們吃過甜的食品後, 再吃酸的東西, 會覺得酸得更厲害。 這種由於味覺器官先後受到兩種不同的味道的刺激後, 而產生另一種味覺的現象, 叫做味的轉換現象。

根據這個道理, 一些考究的宴會在上魚翅燕窩等主菜之前,

常先上一次茶, 以去掉口腔中其他菜肴的餘味, 避免影響主菜的鮮美滋味。 一般宴會也都把甜食放在最後一道菜, 其中也考慮到避免味的轉換, 消弱主菜滋味的因素, 一些品嘗家在評定菜肴的品質時, 也常常是先漱口, 然後再品嘗, 也是這個道理。

在烹調中除了以上常見的幾種現象外, 菜肴的溫度也是影響味覺的因素之一。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體會, 在熱茶或熱咖啡中放些糖, 當時喝並不怎麼甜, 過一會再喝, 就會覺得更甜, 這就是由於溫度在起作用, 原來最能刺激味覺的溫度是在10℃—40℃之間, 其中30℃時味覺器官的感覺最敏銳。 有人做過有關實驗, 結果表明, 鹹味在0℃時的味值是常溫時五分之一;甜味為四分之一;苦味則降為三十分之一,

只有酸味略有減少。 根據這個道理, 一些有經驗的廚師在製作冷菜時, 口味都略重些。

除了溫度的因素外, 在調味中還應注意根據季節的變化掌握口味, 如天氣熱時味道就宜清淡些, 天氣冷時味道就宜濃重些。 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國家、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 按照正確的調味原則, 恰當地調味。

對於新鮮的禽、肉、海鮮和菌類等, 因其本身具有特殊鮮味, 調味不應過量, 以免掩蓋天然的鮮美滋味。 腥膻氣味較重的原料, 如不鮮的魚、蝦、牛羊肉及內臟類, 調味時應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膩的調味品, 諸如料酒、醋、糖、蔥、薑、蒜等, 以便減惡味增鮮味。 本身無特定味道的原料, 如海參、魚翅等, 除必須加入鮮湯外,

還應當按照菜肴的具體要求施以相應的調味品。 每種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 這種口味是通過不同的烹調方法最後確定的。 因此, 投放調味品的種類和數量皆不可亂來。 特別是對於多味菜肴, 必須分清味的主次, 才能恰到好處地使用主、輔調料。 有的菜以酸甜為主, 有的以鮮香為主, 還有的菜上口甜收口鹹, 或上口鹹收口甜等, 這種一菜數味、變化多端的奧妙, 皆在於調味技巧。

以上就是調味的作用。 看來烹飪還真是一門大的學問。 有的時候不注意調味的選擇。 雖然做出來的食物是可以的, 味道也美味, 但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都被烹飪掉了。 這樣也不容易被自己的身體消化器官吸收, 最後甚至會導致不健康的因素,

所以對於調味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