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小兒腦癱診斷之核磁共振檢查

專家曾提出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可以作為小兒腦癱診斷的依據。 那麼什麼是磁共振成像檢查呢?其實它就是MRI檢查, 是與CT檢查差不多的影像檢查項目, 那麼磁共振成像檢查是如何診斷小兒腦癱呢?

核磁共振成像是斷層成像的一種, 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並重建出人體資訊。 1946年斯坦福大學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學的Edward Purcell各自獨立的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正是基於這一物理現象。 1972年Paul Lauterbur 發展了一套對核磁共振信號進行空間編碼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重建出人體圖像。

核磁共振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

到1973年才將它用於醫學臨床檢測。 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 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 MR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 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 在外加磁場內, 經射頻脈衝激後產生信號, 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電腦, 經過電腦處理轉換後在螢幕上顯示圖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與其它斷層成像技術有一些共同點, 比如它們都可以顯示某種物理量在空間中的分佈;同時也有它自身的特色, 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斷層圖像, 三維體圖像, 甚至可以得到空間-波譜分佈的四維圖像。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核磁共振成像檢查與小兒腦癱疾病診斷的詳細介紹,

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説明, 同時希望患兒早日遠離疾病的侵害。 核磁共振檢查是檢查腦癱的一種手段, 但不能完全確診, 並不是所有腦癱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都能發現問題。 如果做核磁共振檢查未能確診, 還可以做電生理檢測, 並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輔助檢查來進行確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