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 是胎兒在母體內由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 胎兒出生後, 醫務人員會將臍帶結紮, 切斷。 斷臍後, 臍帶殘端逐漸乾枯變細, 而成為黑色。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後3-7天臍帶脫落, 臍帶脫落前傷口很容易感染而發生臍炎。 臍炎是指臍殘端被細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那麼, 新生兒臍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預防的關鍵在於斷臍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斷臍的用具和結紮臍帶的線均要嚴格消毒。 遇有緊急情況, 接生時消毒不嚴, 應在數小時內再次重新斷臍和嚴格消毒臍帶殘端。
在臍殘端脫落前後, 要勤換尿布, 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每天可用75%的醫用酒精塗擦臍殘端和周圍2-3次。 如果有結痂形成, 塗擦酒精時應將結痂掀起, 從內向外塗擦, 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還應注意不可使用龍膽紫、紅汞等有顏色的藥物, 因為藥物的顏色可影響臍部的觀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狀藥物, 因粉狀異物的刺激可引起臍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腫, 不易癒合。
如果發現臍部出現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等臍炎的表現,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