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看一處 可知身體不足在哪裡

秋季看一處 可知身體不足在哪裡

何氣血不足。 秋季也是氣血不足最容易出現的季節, 俗話說“夏過無病三分虛”, 所以秋季看不足很有必要。 氣血不足, 是中醫中氣虛和血虛的統稱。

1中醫中的血

在《四聖心源-精華滋生》中記載“水穀入胃, 脾陽磨化, 渣滓下傳, 而為糞溺, 精華上奉, 而變氣血。 ”食物進入人體之後經過消化和吸收, 變成支持生命活動和代謝的主要原料, 既中醫中的津液。 津液由經絡進入血脈中, 就變成了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充盈則濡養和滑利血脈, 使血液迴圈不息。 此說法在《靈樞·癰疽》也有記載。

2中醫中的氣

中醫中人物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是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的的水穀之氣、以及肺部吸收的空氣組成。 在《素問·五藏別論》記載“所謂五藏者, 藏精氣而不瀉也”。 人體的五臟泄了, 就會造成器官的受損, 出現一些了疾病、中醫學中認為氣血具有不同的作用, 同時又相互依存, 達到滋養臟器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

3氣血虛的危害

中醫中氣可推動血液的運行, 血可以運作氣, 氣虛則血少, 血少則氣虛。 人體生病則容易造成氣血雙虧。 氣血不足導致臟器功能減退, 引起過早衰老。 氣虛, 則臟腑的抵抗力下降, 容易受到寒氣入侵, 出現畏冷、無力、發育遲緩等現象。 血虛, 則臟器得不到滋養, 從外表則在頭髮、皮膚、指甲、眼睛和精神方面體現出來。

氣血不足從這裡看

人體的氣血相互依存, 滋養身體, 維持生命活力, 氣血不足最先傷及臟器, 但臟器在體外也有反射對應去, 或者說人體的臟器也主管著體表的健康情況。 所以, 人體虛不虛, 可以從外表看出。

1看頭髮

“發為血之余, 血盛則發潤, 血虧則發枯”, 說的就是頭髮和血的關係。 而“肝藏血”、“腎其華在發”, 這些都告訴我們頭髮和氣血有著密切的關係。 頭髮生長緩慢、脫落、枯槁、脫落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另外, 肝藏血, 腎中的精氣也是組成氣血的一部分。 所以, 肝腎不足也會導致氣血不足, 同樣會出現上文中頭髮的現象。 所以, 解決氣血不足的辦法不僅僅只有補氣血一種, 補肝腎也是一種方法。

2看眼睛

俗話說“人老珠黃”, 這說的“珠”指的是人的眼睛, 尤其是眼白部分。 當眼睛出現混濁、發黃、血絲以及眼睛容易疲勞酸脹等都屬於氣虛不足的現象。 首先, 肝主藏血, 目為肝之竅, 肝氣通於目, 肝氣和條大, 眼才能食物變色。 同時, 受血而能視。 說明眼睛和肝臟、血有著密切的關係, 是反應氣血的一個信號。

其次, 眼睛和腎、脾、肺等臟器都有關係。 腎精充足, 目視精明;肺朝百脈, 主一身之氣,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住於目。 眼賴脾之精氣供養。 五臟六腑之精氣, 皆稟受於脾, 上貫於目。 由此可見, 眼睛是反應身體內臟情況以及血氣是否充盈的關鍵器官。

3看臉部皮膚

肺主皮毛, 主一身之氣。 皮膚不好, 出現粗糙、暗淡無光、泛黃、長斑等等,

都和肺有關, 肺氣不足, 則也是氣虛再有, 臉色也是反應氣血是否順暢的一個重要信號。 ;臉部的顏色是氣血通過經絡上注於面部而表現出來的, 所以臉色長斑、泛黃等和血虛。 重要反應出具有藏血功能肝臟的題。

4看牙齒

《溫熱論》指出“齒為腎之餘, 齦為胃之絡”, 牙齒的好壞直接反應出腎的情況。 而腎主骨生髓, 主納氣。 腎為肝之母。 所以, 但是牙齒出現鬆動, 過早脫落等, 對有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結語:氣血不足, 雖不是病, 但是卻由疾病引起, 也有可能引起疾病。 所以, 我們平常養生也要注重觀察自己身體, 減少疾病的發生。 上文中講到的可以反應身體不足的幾個地方, 你也可以對鏡看一下, 檢查自己需不需要補氣血。 防病于未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