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貌似聽過腎病綜合征這種疾病,但是我們懂的只是一些皮毛, 還是有很多人對它並不是很瞭解, 那麼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瞭解一下腎病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這樣就能夠方便我們在患病的時候能夠找到適應我們自己的治療方法, 從而早日康復。
1.低白蛋白血症治療:
飲食療法:腎病綜合征患者通常是負氮平衡, 如能攝入高蛋白飲食, 則有可能轉為正氮平衡。 但腎病綜合征患者攝入高蛋白會導致尿蛋白增加, 加重腎小球損害, 而血漿白蛋白水準沒有增加。 因此, 建議每日蛋白攝入量為1g/kg,
靜脈滴注白蛋白:由於靜脈輸入白蛋白在1~2天內即經腎臟從尿中丟失, 而且費用昂貴。 另外大量靜脈應用白蛋白有免疫抑制、丙型肝炎、誘發心衰、延遲緩解和增加復發率等副作用, 故在應用靜脈白蛋白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①嚴重的全身水腫, 而靜脈注射速尿不能達到利尿效果的患者, 在靜脈滴注白蛋白以後, 緊接著靜脈滴注速尿, 常可使原先對速尿無效者仍能獲得良好的利尿效果。 ②使用速尿利尿後, 出現血漿容量不足的臨床表現者。 ③因腎間質水腫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者。
2.水腫的治療
限鈉飲食:水腫本身提示體內鈉過多, 所以腎病綜合征患者限制食鹽攝入有重要意義。 正常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為10g, 但由於限鈉後病人常因飲食無味而食欲不振, 影響了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 因此, 限鈉飲食應以病人能耐受, 不影響其食欲為度, 低鹽飲食的食鹽含量為3~5g/d。 慢性患者, 由於長期限鈉飲食, 可導致細胞內缺鈉, 應引起注意。
利尿劑的應用:按不同的作用部位, 利尿劑可分為:
①袢利尿劑: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髓袢升支對氯和鈉的重吸收, 如映塞米和布美他尼為最強有力的利尿劑。 劑量為速尿20~120mg/d, 丁脲胺1~5mg/d。
②噻嗪類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及遠曲小管前段, 通過抑制鈉和氯的重吸收, 增加鉀的排泄而達到利尿效果。
③排鈉瀦鉀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遠端小管和集合管, 為醛固酮拮抗劑。 安體舒通常用劑量為60~120mg/d, 單獨使用此類藥物效果較差, 故常與排鉀利尿劑合用。
④滲透性利尿劑: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而不被腎小管重吸收, 從而增加腎小管的滲透濃度, 阻止近端小管和遠端小管對水鈉的重吸收, 以達到利尿效果。 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常用劑量500Ml/2~3d, 甘露醇250Ml/d, 注意腎功能損害者慎用。 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利尿藥物首選速尿, 但劑量個體差異很大;靜脈用藥效果較好, 方法:將100mg速尿加入100Ml葡萄糖溶液或100ml甘露醇中, 緩慢靜滴1小時;速尿為排鉀利尿劑, 故常與安體舒通合用。 速尿長期應用後, 利尿作用減弱, 有時需加劑量,
3.高凝狀態治療
腎病綜合征患者由於凝血因數改變處於血液高凝狀態, 尤其當血漿白蛋白低於20~25g/L時, 即有靜脈血栓形成可能。 目前臨床常用的抗凝藥物有:
肝素:主要通過啟動抗凝血酶Ⅲ活性。 常用劑量50~75mg/d靜滴, 使ATⅢ活力單位在90%以上。 有文獻報導肝素可減少腎病綜合征的蛋白尿和改善腎功能, 但其作用機理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肝素可引起血小板聚集。 目前尚有小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一次。
尿激酶:直接啟動纖溶酶原, 導致纖溶。 常用劑量為2~8萬U/d, 使用時從小劑量開始, 並可與肝素同時靜滴。 監測優球蛋白溶解時間, 使其在90~120分鐘之間。
華法令:抑制肝細胞內維生素K依賴因數Ⅱ、Ⅶ、Ⅸ、X的合成, 常用劑量2.5mg/d, 口服, 監測凝血酶原時間, 使其在正常人的50%~70%。
潘生丁:為血小板拮抗劑, 常用劑量為100~200mg/d。 一般高凝狀態的靜脈抗凝時間為2~8周, 以後改為華法令或潘生丁口服。
有靜脈血栓形成者:
①手術移去血栓。
②介入溶栓。 經介入放射在腎動脈端一次性注入UK24萬U來溶解腎靜脈血栓, 此方法可重複應用。
③全身靜脈抗凝。 即肝素加尿激酶, 療程2~3個月。
④口服華法令至腎病綜合征緩解以防血栓再形成。
4.高脂血症治療
腎病綜合征患者, 尤其是多次復發
以上的這些就是一些腎病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瞭解的關於腎病綜合征的常識, 我們不能夠忽視腎病對於我們生活的巨大危害, 那麼我們就應該提前做好腎病的預防工作,爭取能夠免除腎病對於我們的困擾。
那麼我們就應該提前做好腎病的預防工作,爭取能夠免除腎病對於我們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