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子宮肌瘤未必都要“切” 中醫艾灸有奇功

女性應從日常蛛絲馬跡的生理變化中學會自查, 及早發現病情。 子宮肌瘤需不需要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有無症狀來決定。

接近絕經肌瘤或自然萎縮 。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異常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腫瘤結節。 它一般常見於30~50歲的婦女, 發生率在20%~50%, 40~50歲發病率超過50%。 子宮肌瘤的大小差異很大, 小的直徑可在1釐米以下, 大者可比拳頭還大。 而且肌瘤的數目也不一定, 少者可僅為一個單發, 多者可達數百個。

子宮肌瘤的確切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據臨床觀察發現其與局部高雌激素有關。

一旦發現了子宮肌瘤, 也不必過分擔憂, 至於需不需要治療、該採用何種治療方式, 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和有無症狀來決定。

肌瘤小且無症狀。 若肌瘤小且無症狀, 對身體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通常不需要治療, 尤其是接近絕經年齡的患者, 雌激素水準低, 肌瘤可自然萎縮或消失, 但需每3~6個月複查一次, 如複查發現肌瘤增大或症狀明顯時, 再考慮進一步治療。

肌瘤大、症狀嚴重、繼發貧血。 但如果B超發現子宮大小超過妊娠子宮2.5個月大小以上, 或症狀嚴重致出血較多並繼發貧血的患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肌瘤一般、症狀較輕、近絕經年齡 。 而對於子宮增大在妊娠子宮2個月大小以內、症狀不明顯或較輕並且近絕經年齡及全身情況不能手術的患者,

則給予藥物治療。

中醫:活血化淤, 消瘤與調經兼重 , 在藥物的保守治療中, 中醫藥有獨特的作用。 其實, 中醫古文獻很早就有類似的治療記載——如《靈樞-水脹》篇中所提到的“石瘕生於胞中”, 伴月經失調, 指的就是子宮肌瘤。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屬“症瘕”範疇, 淤血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因此活血化淤是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基本大法。 也有學者認為是由於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 外因寒邪乘虛進入子宮, 使淤血凝結, 並與內濕相結合, 長年累月發展而在宮內形成肌瘤。 中醫辨證論治兼顧月經週期, 可達到消瘤與調經的雙重作用,

月經經量過多、經期過長的患者, 經期可以調經兼控制經期失血過多, 以利於失血過多患者經後機體的恢復。

真的得了子宮肌瘤, 最好找醫生看看。 同時可進行家庭的輔助療法, 在家用砭針或艾灸對痞根穴進行保健。 尋找痞根穴 。 痞根穴是經外穴, 位置在腰部, 在第1腰椎棘突下, 旁開3.5寸(肓門穴外開0.5寸), 手在腰部可以摸到。 《竇太師秘傳》說痞根穴: “背脊中命門穴兩旁各四指許。 ” 艾灸保健法 病人在家用艾灸療法灸痞根穴的時候, 要採用俯臥的姿勢。 用艾條溫和灸, 每次10-20分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