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八年之癢該如何度過

養生之道網導讀:

職場八年之癢如何度過, 工作七八年, 你是否感覺到快幹不下去了?這就是職場中的八年止癢, 很多人在這個時期都感到十分迷茫, 下面就來說說職場八年之癢如何度過。

清晨, 在精確的時間中醒來, 電腦程式般機械地穿上恰如其分的套裝, 描畫上得體的妝容, 站在穿衣鏡前, 看著自己空洞的眼睛, 你是否有一陣恍然。 多年前, 步入職場時海闊天空的志願和沸騰的激情都不知所蹤, 滿目惟有空茫, 然後就是焦慮不安。

如果真是如此, 三個大大的警示號要送給你, 也許你已患上了在都市白領中正廣為流行的癢——職場之八年厭倦症!勞動保障機構調查顯示,

人在工作至7—9年之時, 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點聚集, 工作厭倦症集中爆發, 情緒隨之變得如海上風暴。

高山之下都有低谷, 電腦進行磁碟重組是為了接下來的高速運行, 因此你也不必過敏到如臨大敵, 癢一癢有時卻也並非全是壞事, 只要直面現實, 不過分回避, 不刻意壓抑, 發現癢處, 放手撓去——真的, 解決之道其實也就這麼簡單!

轉圈的人生

林曉琴, 女, 29歲, 前電臺dj

那天淩晨3點半, 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 有個帶著濃重郊縣口音的女孩把電話打了進來, 她告訴我她想自殺, 不出我所料, 又是因為感情, 又是因為背叛。 在我的這檔深夜情感節目中, 每天都會遇到好幾個“想死的”,

我的神經已被鍛煉得麻木不仁、百毒不侵, 但我還是聽到自己在溫柔而又關切地勸慰:“生活和生命是如此美好……”諸如此類, 喋喋不休, 說到後來, 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 終於癱軟在回家的計程車裡, 仍由它載著我在城市空曠的街道上飛馳, 想起那個女孩, 想起自己說的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我忽然淚如雨下, 我怎麼這麼虛偽?我對自己情感專家的角色厭惡透了。

我幹電臺dj接近八個年頭了, 七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 我對這個職業的態度完全是兩個樣。 記得, 我是在高中最緊張苦悶的時期愛上聽收音機的, 夜裡情感類的談心節目是我的最愛, 夜深人靜, 電波里的私語一句句似乎都能流進心裡。

我從那時起就立志成為一個電臺談心節目的主持人, 憧憬著自己也能在深夜裡給無數心碎的人以慰藉, 我覺得那真是一份極其美好的工作。 為此我非常刻苦地錘煉自己的普通話, 初進大學不久, 我便順利地通過了一級甲等, 並進入校廣播站, 一做就是4年。 畢業時, 我更是矢志不移, 推掉了幾個進重點中學的機會, 主動去各家電臺毛遂自薦。 我的頑固終於讓我在待業半年後成為了一名電臺dj。

最初幾年, 我一直沒機會做情感類節目, 但我絲毫不沮喪, 開足馬力地拼, 即使是做一檔婦科保健的節目, 我也兢兢業業。 如願做上情感類節目時, 我真是整整幾個月都高興得有點神志恍惚。 我從容優雅地為無數人指點著情感上的迷津,

我只覺得自己的職業既優越又充滿成就。 原以為會一直這麼下去, 然而……今年1月, 有天做節目, 導播把一個女孩的電話轉了進來, 我們相互問候之後, 她忽然厲聲道:“我聽了你的建議, 事情更糟了, 你是個騙子!”沒等她說完, 已插入了廣告, 但我還是懵了。 之後, 每次再做節目, 我總是想起她的那句控訴, 以前自以為是的人生目標有點崩潰了, 懷疑膨脹起來——我倒底能改變什麼呢?似乎什麼也不能。 但節目還在一期期做下去, 我每天還得裝出光鮮振奮的樣子。

那天出清了眼淚後, 第二日我便提出了辭職, 無論台長如何暗示提高我廣告的提成, 我仍然去意堅決。 待業中, 我去一大學同學那兒玩了幾天, 她在一中學當語文老師。

我旁聽了幾節她的課, 忽然眼前一亮, 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生活轉了一圈, 又回到了原地。 重拾專業幾個月後, 我去了一中學做大學畢業時就該做的語文老師。

職場路上跳跳跳

陳風, 男, 29歲, 酒店財務經理

從中專財務專業畢業後, 我在一家大酒樓找了份總台的工作, 一呆就是八年多。 每天除了接待以外就沒事可做, 每天8小時上班, 有時會有10小時, 除了忙碌其它時間就這麼坐著、看著, 電腦不能安裝辦公以外的東東, 上網不能在上班時間, 看著寫字樓裡小姐們個個上網聊天看小說, 感覺自己每天就像坐牢, 甚至比坐牢更難受。

性格隨之跟著變了, 以前記得自己是很樂觀的, 好奇心很強的人, 現在我是對什麼事情都不問, 總是覺得事不關己。正當我為得不到重用而苦惱時,機會忽然來了。

去年國慶有天黃昏,一個中年人來結房餐費,付款後他突然問我:“我想多開1000元發票,可不可以?”我一愣:“這可不行,這發票都是我們已經報了稅的。”“那我用錢買。前幾天招待客戶,結帳時忘了要發票,到報帳時才曉得,沒有發票錢要我自掏。”他放了張百元大鈔在吧臺上,“不用找了,你給我1000元發票吧!”

我的心驀地一驚,100元,足夠買到1400多元的發票,可我,一個人的尊嚴就值100元嗎?“對不起,先生,酒店不允許這麼做,如果你確實需要,待我向經理請示一下,好嗎?”“不必麻煩了,”他收起錢對我說,“你們老總是我同學,改天我親自找他談!”好險!若貪財,我將來肯定是他們酒桌上的笑談。

奇怪的是,沒多久我突然從吧台調到寫字樓,職務居然是辦公室副主任。但沒想到上任的第一天,老總就讓我參與沖刷洗手間。我起先還忿忿不平,在經過雅廳門口時,我不經意間一瞥,古人的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條幅給了我某種暗示,讓我茅塞頓開。

漸漸地,我把沖洗廁所當成了份內事,每一次都做得很好。一個月後,老總笑呵呵拍著我肩膀說:“小夥子,當初讓你洗廁所的初衷是想讓你知道,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做服務生,只有分工不同。你用行動證明了這點,我很高興。”

幾天後,廚房準備重新裝修,需要十幾噸黃沙。老總把購買黃沙的事交給了我,並一再叮囑我說:“黃沙100元1噸,別買貴了哦。”黃沙裝完車付款時,卻發現黃沙的價錢是50元1噸。我一愣,這沙價怎麼降也不可能一下子降了50元啊!“黃沙最近降價了?”我揣著一絲疑問。“沒有啊,一直是這個價。”收款員說。莫非,這又是一次考驗?報帳時,老總臉上那一絲不易覺察的笑證實了我的猜測。一周後,我被正式認命為財務部經理,全盤負責酒店的營運。

我的經驗告訴我,當你癢時也許有些機會已在其中萌芽,抓住它們,就能擺脫癢症。

癢症小全

1、失“意”症

表現:抓破腦袋無濟於事,江郎才盡無創意。

把脈:造成靈感喪失最有可能的是因為“輸出”透支。長時間出多入少,大腦自然會鬧饑荒,思維也就變得狹窄。造成靈感缺失還有一種可能是總沿用一種熟悉的思維方式或思維定勢,從而造成創造力的下降。

2、懈怠症

表現:工作熱情一落千丈,奮鬥信念搖搖欲墜。

把脈:長期缺乏動力。壞習慣也可能導致工作懈怠,沒有效率和消磨時間的壞習慣會直接影響意志和工作狀態。

3、焦慮症

表現:千頭萬緒梳理不清,無所適從夜不能寐。

把脈:造成焦慮症最大的原因是壓力。壓力有時來自外界,也可能是內因,每一件事情又都想做到最好,結果超出了承受限度,工作成為一切生活的中心,把自己弄成神經衰弱。

4、恐懼症

表現:上班伊始忐忑不安,疑心重重暗鬼橫生。

把脈:主要是面對鋪天蓋地的“辦公室準則”無所適從。

延伸閱讀:為職場“受氣包”支招兒 工作5年後的痛苦與迷茫

“癢”因掃描談

1、渴望發揮自己的潛能

吳曉燕,女,26歲,護士

自述:“我用4年的寶貴光陰取得了護理學士學位,酷愛以高科技與人性結合的方式説明病人。然而,工作以來,我大概只用上59%的專業所學。在醫院,我根本無法涉足醫療系統的任何部分,那些醫生從不讓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只把我當個僕人似地任意差遣。真不知道當初我何苦拼命去讀這學位,一點用處也沒有。”

2、性格和興趣無法與工作合拍

羅咪咪,女,35歲,公司行政人員

自述:“我天生就愛往人群鑽,可偏偏工作朝九晚五,天天守著公文卷宗,雖然在一家大公司服務,有著穩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我每天走進公司就悶悶不樂,這份安定有保障的工作老是搞砸我的心情,逼得我每天都想休假。”

3、成績斐然卻得不到肯首

小江,男,27歲,廣告公司文案

自述:“對於目前的工作,我其實是心滿意足的,也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特別好。但是老闆卻從未有過任何表示,既不邀我共餐也不口頭稱讚,甚至連笑容都難得一見,令我不由得忐忑不安,開始懷疑自已大概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這讓我覺得很沮喪,而且開始感到工作毫無樂趣可言,原來曾經讓我才華橫溢的那股工作激情消失殆盡,工作績效也明顯下降。”

4、不適應複雜的人際關係

鄭建宇,男,24歲,機關公務員

自述:“我從小到大都是一根直腸子,從來都習慣有什麼說什麼。結果卻陰差陽錯當了公務員。我們單位的人際關係很複雜,在那裡我每說一句話都得思慮半天,而且還不敢亂說話,因為言多必失。我快被憋瘋了,覺得生活在往下沉,一點都看不到希望。”

通用撓癢全攻略

1、全面盤點。給自己來個全面盤點,回頭檢視自己對待工作最初的激情,看看是否曾定下了不切實際的高標——“不成李嘉誠便不成人!”或者,自己對這個工作的估計根本就是個錯誤。如果是前者,那麼就重新正確地稱量自己,制訂新的“個人五年計劃”。如果是後者,方法惟有一條——抬腳走人,另起爐灶。

2、確立自我。不要再一接到客戶的電話就屁顛屁顛地一溜小跑,不要以為在工作面前自己只是一個機器。確立自我,時刻認識到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自己其實有那麼多的創造力,那麼強烈的主動性。

3、不誤休閒。習慣加班是職場入門的標誌,學會為加班做減法才是職場成熟期的標誌。放任工作霸佔所有光陰註定只會讓癢病大發,使一切了無生趣,經常的社交、驢行、旅遊都是工作之余應常備的“孝順”(撓癢刷)。

4、加強體育鍛煉。每天都抽出一二十分鐘打打球、跳跳操吧,體育鍛煉能促進心理健康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了。有人甚至還建議,倘若在寫字間肩酸背疼了,又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下做廣播體操,那麼可以移師衛生間——採納與否在你。

5、常做心靈理療。說出來、唱出來、寫下來,這是心理學家認為對所有心理問題都適用的自助療法。找好友傾訴,及時k歌,多寫寫日記,癢病就是發,也不會病來如山倒。

6、學會尋找在工作之外的成功。把自己的愛好同本職工作一樣認真對待,並同樣引為自豪。視工作為人生價值的唯一尺規只會使人生狹隘,榮則沾沾自喜,敗則一蹶不振。自尊在工作之中卻又在工作之外,對待生活才能始終樂觀。

職場八年之癢如何度過

八年之癢首先是一種感受,心裡不舒服,但又沒有那麼的不舒服;心理不滿意,但一時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更滿意。工作五到十年,這時的職場人士大多處於而立之年,面臨著婚姻、家庭的種種壓力,而此時的事業往往處於一個不進則退的轉捩點,對自己今後的事業發展很容易產生迷茫和焦慮;而其中更有很多在經過了幾年的透支工作後,無論從工作狀態,還是知識技能上都日漸枯竭,身心疲憊。這時的癢,是一種疲軟,一種鬱悶,一種痛苦。那麼,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這種癢該怎麼辦?是選擇跳槽,還是繼續癢下去擇機療傷呢?撓准了方位當然是舒坦,但萬一撓錯了地方,可就急煞人了。

案例:某外資保險公司的保險行銷員,我在公司幹了七八年,雖然不是做得特別好,但每次競賽都達標,以前沒吃過、沒看過的現在都滿足了。看著剛來幾個月的新人幹勁十足,主動加班、跑業務,就想起前幾年的自己,而現在早已沒有那股衝勁了。當初剛開始做時,可能總有一些目標:比如我還沒有去過什麼地方,很想去感受一下;我要實現經濟自主,過上經濟上更自由的生活;我需要改善家裡的住房或是擁有自己理想的住房等等,然而幾年下來,隨著自己的努力、收入的增加,這些都是一一得到了滿足。這時公司或主管該拿出什麼來激勵這些員工,幫助其度過這個職場的七年之癢呢?

公司(團隊主管)該如何應對

從很多方面來看,在保險公司工作七八年的老員工都應是公司的寶貴財富,企業理應對他們倍加珍惜,想辦法幫助他們度過七年之癢的難受時期。一方面為其提供靈活實際的職業發展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傳達企業對他們的關愛和認可,激勵他們發揮出身為老員工的寶貴經驗財富。具體做法可參照如下分析:

從員工的需求入手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多層次而且是從低級到高級向上發展的,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和其他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不大可能去考慮安全的需求以及其它了。比如說一個通緝犯快要被餓死了,他會不顧被別人認出、被員警抓住的危險而出來尋找食物。當較低層次的需求逐一得到滿足,人們就會有愛與被愛的需要,人們需要愛情、友情、親情,希望被一個群體接納和認可,希望成為集體的一員得到關心和照顧;此外人們還有對名利的欲望、希望自己有穩定的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等需求。馬婁斯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對工作積極負責。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軟弱感、無能感,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在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中,處於最高層面的是自我實現需要,它指的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極限的需要。通俗地說是一個人能體現自我價值、不斷產生成就感的工作,這個工作能讓他得到最大的滿足。

保險業界一直在談論著保險行銷員的歸屬感問題,有人認為,是保險行銷員的代理制讓保險行銷員缺乏歸屬感。想想看,代理制與員工制的區別在哪裡?無非就是多一個三金、四金,而這些保險公司也是可以通過運作達成的。反過來說,員工制企業中的員工是不是一定就會有歸屬感呢?實踐和研究表明,能滿足員工心理需求的企業,員工才有歸屬感。比方說,他為這個集體所認可和接納,他覺得企業就是他的家,這裡的工作環境讓他很開心,在這裡他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他在企業裡能被上司和集體的其他成員認可甚至欣賞,這些讓他熱愛他為之服務的企業,熱愛他所處的環境,把自己的這份工作當作事業去經營,而不是當作養家糊口的工具,出於一種無奈去工作。

對於一個從事保險代理工作一年以上的保險行銷員來說,主管除了在業務上全面培養和提升他的能力外,還要讓他儘快晉升,並且學會管理自己的團隊,在與自己的團隊共同展業和管理自己的團隊的過程中,他能獲得成就感,他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如果一個保險行銷員進公司三五年都沒有晉升,就容易出現一個平原期,既不上又不下,時間一長他對激勵也不敏感,對降級也不在乎,慢慢地就會失去尋求工作中快樂的興趣,容易與自己原來的團隊脫離。

用心營造小團隊文化

主管在自己的管理中要注意形成自己的小團隊文化和氛圍,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二要很好地管理年資老一點的保險行銷員的心。

主管對自己的下屬一定要有八心。

有尊重之心。尊重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主管應該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自己的組員,始終保持一種平等的心態,更多強調組員的重要性,更多強調組員的主體意識和作用,讓他們感知到被尊重,讓組員從心裡願意和你共事,願意為你排憂解難,共謀發展。

有期望之心。著名的寓言故事菲格曼聯效應經常被用來闡述期望的效果。菲格曼聯是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擅長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個美貌的少女並且愛上她,他熱戀自己所雕的少女像,天天守護在少女像的身旁,與她睡在一起,一刻不離其左右,愛神阿弗洛狄忒為其真情感動,賦予雕像生命,使兩人結為夫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對組員表達期望並持續進行的時候,你的管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組員的潛能就能被不斷地激發出來,釋放出巨大的能力,關鍵你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將你的期望合適地表達給員工,讓組員知道你對他的期望,而且你要不停地去做。

有合作之心。合作是主管重新定義你和組員之間關係的必由之路。現代管理強調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績效合作夥伴關係,管理者應把員工當成工作當中不可缺少的合作夥伴,強調員工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和員工站在平等的地位,主動創建自己與員工的績效合作夥伴關係;把員工培養成工作的盟友,共同致力於彼此績效水準的提高。

有溝通之心。溝通是管理的高境界,也是諸多管理問題的共同癥結所在。溝通做好了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處理好人際關係,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績效目標;溝通不好,則可能會生出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問題,效率低下,組員就可能流失。當然一旦你掌握了溝通的技巧並能熟練運用,你將會把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你要保持溝通之心,讓溝通成為你和組員共同的工作方式。

有服務之心。主管是為組員提供服務的供應商,所謂服務就是把組員當成自己的客戶。主管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為組員提供工作上的方便,為其清除障礙,讓組員體驗到管理的高效率和辦事的高速度,不斷鼓舞組員的士氣。

有賞識之心。經驗表明,當你賞識一個人的時候,你就可以激勵他。作為主管,你就是要不斷用賞識的眼光對待你的組員,不斷地在工作中表達你的賞識,使組員受到鼓舞和激勵,尤其是在組員做得優秀的時候。主管不能默認組員的表現,一味地讓組員猜測你的態度,默認和猜測都將導致溝通的障礙,使組員對喪失信心。你所能做到的就是對組員說出你的賞識和你對他們的評價,讓組員從你的表情和語言中感受你的真誠。

有授權之心。授權賦能是高效管理的必備條件。主管學會把應該授權的權力授予不同年資的組員,一方面組員會願意對工作負責,他們會更有把工作做好的動機;另一方面在以老師帶新方面又有一個良性迴圈,低年薪的組員一直在得到稍年長資歷的組員的輔導,這種層級式的輔導,比主管一個人的管理效果更佳,它充分利用了悶燒鍋的效應,成為解放自我、管理組員、創造良好團隊文化的法寶。

有分享之心。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態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主管要在工作當中不斷地和組員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分享目標、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東西。通過分享,主管不但能很好地傳達自己的理念,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能不斷形成個人的影響力,用影響力和威信管理組員,使組員心情舒暢地工作,做更多的工作,效率更高。同時,通過分享,主管也能不斷從組員那裡吸收更多有用的東西,形成主管與組員之間的互動,互動學習,互動進步。分享應該作為主管的關鍵字和座右銘,不斷強化,不斷學習,使分享成為主管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內容。

個人解癢五招

第一招: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

八年之癢的核心問題,是接下來該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們應該儘早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時反思自己目前的職業發展狀態。而不是等到八年之癢時才開始做這樣的工作。只有真正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職業優勢,這樣才能越早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目標工作和行業,自己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和滿足度。

第二招: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為自己充電。

八年之癢有時恰似一個困局,身處其中往往感覺一潭死水,動彈不得。這個時候主動的充電學習,引入新的元素和刺激,小小的改變可能最終造就大大的不同。癢的時候就學習新東西,不斷地擴大工作技能範圍,不僅可以有效地轉移你的注意,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同時也可以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擴大自己為將來的職場飛躍的可能。

第三招:適度刺激。

為自己設立一套獨特的獎勵辦法,諸如為自己買一束花放在辦公室或者買一些喜愛的小吃,也許能使疲憊的我們覺得工作顯得多一些愉悅和舒適。

第四招:疏導情緒。

把肚子裡的苦水倒出來。找家人或者最好的朋友,找一個大家都比較閑的時間和不受干擾的空間,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委屈和壓抑都說出來,想哭就哭,無論誰哭都不是罪。

第五招:適應職業角色的變化

入職八年,不管你願不願意,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面臨著職業角色轉換的問題。你可能開始從一般員工轉為管理者,從一般的管理者變成中高層的管理者;或從這個領域的新人變成資深的專業人士和老手。意識到這些職業角色所需要的能力和肩負的責任的不同,並主動地適應職業角色帶來的挑戰和變化,對一些職場老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分析:之三十而立

自古有三十而立之說,而如今,30歲卻成了一個風險的職場抑鬱帶,也是職業八年之多發地帶。由於處在30歲年齡階段的職場中人承擔來自職業、家庭、社會的壓力較多,是職業倦怠、新鮮感衰退、進階瓶頸等職業困惑的高發期。

一、八年之癢進退維谷

癥結:缺乏職業興奮點

張先生在保險公司前五年幹得挺開心也挺參與,但是前面兩年任務便成了巨大的苦楚,原本起早貪黑的拼命給他巨大的成就感,可是如今慢慢感到疲憊不堪。剛踏上社會時,年少輕狂,敢做敢當,做選擇往往充滿自信。但七、八年過後,不僅闖勁不再,對熟習的任務日生膩煩,乃至發生了內心衝突。這是由於在經歷了最初幾年的職業探究期之後,職業漸漸定位,意志慢慢消沉。由於日復一日處置瑣碎的事務,提升和加薪希望渺茫,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逐步加大,開始懷疑職業的選擇,從而熱情漸消,心生雜念。

提議:

缺乏職業興奮點是八年之癢患者的主要表現。尋找機遇,完成職業轉型是出路之一。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最忌諱一方面倍感厭倦,另一方面又被職業慣性和路經依靠所牽絆,想走又邁不出步子,沒法踏出去,從而發生進退維谷的抑鬱。

二、遭遇瓶頸,焦慮緊迫

癥結:職業倦怠和職業壓力夾攻

劉先生已經是保險行業的資深員工,幾年的打拼之後從普通業務員,到業務主管,接著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升任部經理,一路上升,頗讓旁人羡慕。但是從業務崗位到管理崗位的轉換,卻使得他一時難以應對,以前不過跟客戶和團隊成員打交道,如今既要向高層彙報任務,又要組織管理團隊,還要規劃業務戰略,關心市場動態,學歷不高又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劉先生壓力很大,難以入眠。

提議:

職場瓶頸普遍存在,主要問題來自本身。有些是由於心態急躁,追求事業上一蹴而就,從而招致的現實落差,有些是由於職位轉換,本身才能跟不上變化,也有少許是由於所處職場環境較差,制約了本人的發展空間。

對此要有的放矢。首先是要放平心態、重尋自信、消除煩躁,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找准目標;其次提升業務技能與綜合素質,迎合崗位需求;再有就是換位思考,站在更高的角度對待自己的癢,這樣才能從夾層中突圍。

三、婚姻家庭,身心俱疲

癥結:統籌中間難以均衡

婚姻、家庭不可能和職業完全隔離。能夠把好的心境從家裡帶到公司,也就能把一天的不快帶回家門。步入30歲的青年男女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彷徨在婚姻的殿堂門口,有的則初為人父人母。經濟壓力是招致晚婚晚育的最大緣由,而這也給這個年齡階段的上班族更大的工作壓力。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導致大批房奴、車奴甚至卡奴的出現,使得本來薪水已然不低的職場人群蒙受巨大經濟壓力,這導致了對職業收入希冀過高,普遍自我增壓,心境抑鬱急躁。而職場女性則因生育暫離職場或追求愛情婚姻與職業發展的矛盾而被折磨得身心俱疲。

小編提議:

此類問題是30歲年齡層職業抑鬱中最複雜,也最難以處理的。在多重壓力的考驗下,此種狀態能夠與前兩種問題疊加並相互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在這種狀況下,應和家人充分溝通,取得撫慰,借助家庭天倫止癢,方有信心克服職場壓力與自身經濟壓力,重新回到積極進取的狀態。

總是覺得事不關己。正當我為得不到重用而苦惱時,機會忽然來了。

去年國慶有天黃昏,一個中年人來結房餐費,付款後他突然問我:“我想多開1000元發票,可不可以?”我一愣:“這可不行,這發票都是我們已經報了稅的。”“那我用錢買。前幾天招待客戶,結帳時忘了要發票,到報帳時才曉得,沒有發票錢要我自掏。”他放了張百元大鈔在吧臺上,“不用找了,你給我1000元發票吧!”

我的心驀地一驚,100元,足夠買到1400多元的發票,可我,一個人的尊嚴就值100元嗎?“對不起,先生,酒店不允許這麼做,如果你確實需要,待我向經理請示一下,好嗎?”“不必麻煩了,”他收起錢對我說,“你們老總是我同學,改天我親自找他談!”好險!若貪財,我將來肯定是他們酒桌上的笑談。

奇怪的是,沒多久我突然從吧台調到寫字樓,職務居然是辦公室副主任。但沒想到上任的第一天,老總就讓我參與沖刷洗手間。我起先還忿忿不平,在經過雅廳門口時,我不經意間一瞥,古人的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條幅給了我某種暗示,讓我茅塞頓開。

漸漸地,我把沖洗廁所當成了份內事,每一次都做得很好。一個月後,老總笑呵呵拍著我肩膀說:“小夥子,當初讓你洗廁所的初衷是想讓你知道,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做服務生,只有分工不同。你用行動證明了這點,我很高興。”

幾天後,廚房準備重新裝修,需要十幾噸黃沙。老總把購買黃沙的事交給了我,並一再叮囑我說:“黃沙100元1噸,別買貴了哦。”黃沙裝完車付款時,卻發現黃沙的價錢是50元1噸。我一愣,這沙價怎麼降也不可能一下子降了50元啊!“黃沙最近降價了?”我揣著一絲疑問。“沒有啊,一直是這個價。”收款員說。莫非,這又是一次考驗?報帳時,老總臉上那一絲不易覺察的笑證實了我的猜測。一周後,我被正式認命為財務部經理,全盤負責酒店的營運。

我的經驗告訴我,當你癢時也許有些機會已在其中萌芽,抓住它們,就能擺脫癢症。

癢症小全

1、失“意”症

表現:抓破腦袋無濟於事,江郎才盡無創意。

把脈:造成靈感喪失最有可能的是因為“輸出”透支。長時間出多入少,大腦自然會鬧饑荒,思維也就變得狹窄。造成靈感缺失還有一種可能是總沿用一種熟悉的思維方式或思維定勢,從而造成創造力的下降。

2、懈怠症

表現:工作熱情一落千丈,奮鬥信念搖搖欲墜。

把脈:長期缺乏動力。壞習慣也可能導致工作懈怠,沒有效率和消磨時間的壞習慣會直接影響意志和工作狀態。

3、焦慮症

表現:千頭萬緒梳理不清,無所適從夜不能寐。

把脈:造成焦慮症最大的原因是壓力。壓力有時來自外界,也可能是內因,每一件事情又都想做到最好,結果超出了承受限度,工作成為一切生活的中心,把自己弄成神經衰弱。

4、恐懼症

表現:上班伊始忐忑不安,疑心重重暗鬼橫生。

把脈:主要是面對鋪天蓋地的“辦公室準則”無所適從。

延伸閱讀:為職場“受氣包”支招兒 工作5年後的痛苦與迷茫

“癢”因掃描談

1、渴望發揮自己的潛能

吳曉燕,女,26歲,護士

自述:“我用4年的寶貴光陰取得了護理學士學位,酷愛以高科技與人性結合的方式説明病人。然而,工作以來,我大概只用上59%的專業所學。在醫院,我根本無法涉足醫療系統的任何部分,那些醫生從不讓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只把我當個僕人似地任意差遣。真不知道當初我何苦拼命去讀這學位,一點用處也沒有。”

2、性格和興趣無法與工作合拍

羅咪咪,女,35歲,公司行政人員

自述:“我天生就愛往人群鑽,可偏偏工作朝九晚五,天天守著公文卷宗,雖然在一家大公司服務,有著穩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我每天走進公司就悶悶不樂,這份安定有保障的工作老是搞砸我的心情,逼得我每天都想休假。”

3、成績斐然卻得不到肯首

小江,男,27歲,廣告公司文案

自述:“對於目前的工作,我其實是心滿意足的,也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特別好。但是老闆卻從未有過任何表示,既不邀我共餐也不口頭稱讚,甚至連笑容都難得一見,令我不由得忐忑不安,開始懷疑自已大概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這讓我覺得很沮喪,而且開始感到工作毫無樂趣可言,原來曾經讓我才華橫溢的那股工作激情消失殆盡,工作績效也明顯下降。”

4、不適應複雜的人際關係

鄭建宇,男,24歲,機關公務員

自述:“我從小到大都是一根直腸子,從來都習慣有什麼說什麼。結果卻陰差陽錯當了公務員。我們單位的人際關係很複雜,在那裡我每說一句話都得思慮半天,而且還不敢亂說話,因為言多必失。我快被憋瘋了,覺得生活在往下沉,一點都看不到希望。”

通用撓癢全攻略

1、全面盤點。給自己來個全面盤點,回頭檢視自己對待工作最初的激情,看看是否曾定下了不切實際的高標——“不成李嘉誠便不成人!”或者,自己對這個工作的估計根本就是個錯誤。如果是前者,那麼就重新正確地稱量自己,制訂新的“個人五年計劃”。如果是後者,方法惟有一條——抬腳走人,另起爐灶。

2、確立自我。不要再一接到客戶的電話就屁顛屁顛地一溜小跑,不要以為在工作面前自己只是一個機器。確立自我,時刻認識到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自己其實有那麼多的創造力,那麼強烈的主動性。

3、不誤休閒。習慣加班是職場入門的標誌,學會為加班做減法才是職場成熟期的標誌。放任工作霸佔所有光陰註定只會讓癢病大發,使一切了無生趣,經常的社交、驢行、旅遊都是工作之余應常備的“孝順”(撓癢刷)。

4、加強體育鍛煉。每天都抽出一二十分鐘打打球、跳跳操吧,體育鍛煉能促進心理健康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了。有人甚至還建議,倘若在寫字間肩酸背疼了,又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下做廣播體操,那麼可以移師衛生間——採納與否在你。

5、常做心靈理療。說出來、唱出來、寫下來,這是心理學家認為對所有心理問題都適用的自助療法。找好友傾訴,及時k歌,多寫寫日記,癢病就是發,也不會病來如山倒。

6、學會尋找在工作之外的成功。把自己的愛好同本職工作一樣認真對待,並同樣引為自豪。視工作為人生價值的唯一尺規只會使人生狹隘,榮則沾沾自喜,敗則一蹶不振。自尊在工作之中卻又在工作之外,對待生活才能始終樂觀。

職場八年之癢如何度過

八年之癢首先是一種感受,心裡不舒服,但又沒有那麼的不舒服;心理不滿意,但一時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更滿意。工作五到十年,這時的職場人士大多處於而立之年,面臨著婚姻、家庭的種種壓力,而此時的事業往往處於一個不進則退的轉捩點,對自己今後的事業發展很容易產生迷茫和焦慮;而其中更有很多在經過了幾年的透支工作後,無論從工作狀態,還是知識技能上都日漸枯竭,身心疲憊。這時的癢,是一種疲軟,一種鬱悶,一種痛苦。那麼,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這種癢該怎麼辦?是選擇跳槽,還是繼續癢下去擇機療傷呢?撓准了方位當然是舒坦,但萬一撓錯了地方,可就急煞人了。

案例:某外資保險公司的保險行銷員,我在公司幹了七八年,雖然不是做得特別好,但每次競賽都達標,以前沒吃過、沒看過的現在都滿足了。看著剛來幾個月的新人幹勁十足,主動加班、跑業務,就想起前幾年的自己,而現在早已沒有那股衝勁了。當初剛開始做時,可能總有一些目標:比如我還沒有去過什麼地方,很想去感受一下;我要實現經濟自主,過上經濟上更自由的生活;我需要改善家裡的住房或是擁有自己理想的住房等等,然而幾年下來,隨著自己的努力、收入的增加,這些都是一一得到了滿足。這時公司或主管該拿出什麼來激勵這些員工,幫助其度過這個職場的七年之癢呢?

公司(團隊主管)該如何應對

從很多方面來看,在保險公司工作七八年的老員工都應是公司的寶貴財富,企業理應對他們倍加珍惜,想辦法幫助他們度過七年之癢的難受時期。一方面為其提供靈活實際的職業發展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傳達企業對他們的關愛和認可,激勵他們發揮出身為老員工的寶貴經驗財富。具體做法可參照如下分析:

從員工的需求入手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多層次而且是從低級到高級向上發展的,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和其他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不大可能去考慮安全的需求以及其它了。比如說一個通緝犯快要被餓死了,他會不顧被別人認出、被員警抓住的危險而出來尋找食物。當較低層次的需求逐一得到滿足,人們就會有愛與被愛的需要,人們需要愛情、友情、親情,希望被一個群體接納和認可,希望成為集體的一員得到關心和照顧;此外人們還有對名利的欲望、希望自己有穩定的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等需求。馬婁斯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對工作積極負責。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軟弱感、無能感,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在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中,處於最高層面的是自我實現需要,它指的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極限的需要。通俗地說是一個人能體現自我價值、不斷產生成就感的工作,這個工作能讓他得到最大的滿足。

保險業界一直在談論著保險行銷員的歸屬感問題,有人認為,是保險行銷員的代理制讓保險行銷員缺乏歸屬感。想想看,代理制與員工制的區別在哪裡?無非就是多一個三金、四金,而這些保險公司也是可以通過運作達成的。反過來說,員工制企業中的員工是不是一定就會有歸屬感呢?實踐和研究表明,能滿足員工心理需求的企業,員工才有歸屬感。比方說,他為這個集體所認可和接納,他覺得企業就是他的家,這裡的工作環境讓他很開心,在這裡他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他在企業裡能被上司和集體的其他成員認可甚至欣賞,這些讓他熱愛他為之服務的企業,熱愛他所處的環境,把自己的這份工作當作事業去經營,而不是當作養家糊口的工具,出於一種無奈去工作。

對於一個從事保險代理工作一年以上的保險行銷員來說,主管除了在業務上全面培養和提升他的能力外,還要讓他儘快晉升,並且學會管理自己的團隊,在與自己的團隊共同展業和管理自己的團隊的過程中,他能獲得成就感,他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如果一個保險行銷員進公司三五年都沒有晉升,就容易出現一個平原期,既不上又不下,時間一長他對激勵也不敏感,對降級也不在乎,慢慢地就會失去尋求工作中快樂的興趣,容易與自己原來的團隊脫離。

用心營造小團隊文化

主管在自己的管理中要注意形成自己的小團隊文化和氛圍,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二要很好地管理年資老一點的保險行銷員的心。

主管對自己的下屬一定要有八心。

有尊重之心。尊重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主管應該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自己的組員,始終保持一種平等的心態,更多強調組員的重要性,更多強調組員的主體意識和作用,讓他們感知到被尊重,讓組員從心裡願意和你共事,願意為你排憂解難,共謀發展。

有期望之心。著名的寓言故事菲格曼聯效應經常被用來闡述期望的效果。菲格曼聯是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擅長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個美貌的少女並且愛上她,他熱戀自己所雕的少女像,天天守護在少女像的身旁,與她睡在一起,一刻不離其左右,愛神阿弗洛狄忒為其真情感動,賦予雕像生命,使兩人結為夫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對組員表達期望並持續進行的時候,你的管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組員的潛能就能被不斷地激發出來,釋放出巨大的能力,關鍵你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將你的期望合適地表達給員工,讓組員知道你對他的期望,而且你要不停地去做。

有合作之心。合作是主管重新定義你和組員之間關係的必由之路。現代管理強調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績效合作夥伴關係,管理者應把員工當成工作當中不可缺少的合作夥伴,強調員工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和員工站在平等的地位,主動創建自己與員工的績效合作夥伴關係;把員工培養成工作的盟友,共同致力於彼此績效水準的提高。

有溝通之心。溝通是管理的高境界,也是諸多管理問題的共同癥結所在。溝通做好了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處理好人際關係,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績效目標;溝通不好,則可能會生出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問題,效率低下,組員就可能流失。當然一旦你掌握了溝通的技巧並能熟練運用,你將會把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你要保持溝通之心,讓溝通成為你和組員共同的工作方式。

有服務之心。主管是為組員提供服務的供應商,所謂服務就是把組員當成自己的客戶。主管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為組員提供工作上的方便,為其清除障礙,讓組員體驗到管理的高效率和辦事的高速度,不斷鼓舞組員的士氣。

有賞識之心。經驗表明,當你賞識一個人的時候,你就可以激勵他。作為主管,你就是要不斷用賞識的眼光對待你的組員,不斷地在工作中表達你的賞識,使組員受到鼓舞和激勵,尤其是在組員做得優秀的時候。主管不能默認組員的表現,一味地讓組員猜測你的態度,默認和猜測都將導致溝通的障礙,使組員對喪失信心。你所能做到的就是對組員說出你的賞識和你對他們的評價,讓組員從你的表情和語言中感受你的真誠。

有授權之心。授權賦能是高效管理的必備條件。主管學會把應該授權的權力授予不同年資的組員,一方面組員會願意對工作負責,他們會更有把工作做好的動機;另一方面在以老師帶新方面又有一個良性迴圈,低年薪的組員一直在得到稍年長資歷的組員的輔導,這種層級式的輔導,比主管一個人的管理效果更佳,它充分利用了悶燒鍋的效應,成為解放自我、管理組員、創造良好團隊文化的法寶。

有分享之心。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態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主管要在工作當中不斷地和組員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分享目標、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東西。通過分享,主管不但能很好地傳達自己的理念,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能不斷形成個人的影響力,用影響力和威信管理組員,使組員心情舒暢地工作,做更多的工作,效率更高。同時,通過分享,主管也能不斷從組員那裡吸收更多有用的東西,形成主管與組員之間的互動,互動學習,互動進步。分享應該作為主管的關鍵字和座右銘,不斷強化,不斷學習,使分享成為主管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內容。

個人解癢五招

第一招: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

八年之癢的核心問題,是接下來該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們應該儘早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時反思自己目前的職業發展狀態。而不是等到八年之癢時才開始做這樣的工作。只有真正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職業優勢,這樣才能越早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目標工作和行業,自己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和滿足度。

第二招: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為自己充電。

八年之癢有時恰似一個困局,身處其中往往感覺一潭死水,動彈不得。這個時候主動的充電學習,引入新的元素和刺激,小小的改變可能最終造就大大的不同。癢的時候就學習新東西,不斷地擴大工作技能範圍,不僅可以有效地轉移你的注意,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同時也可以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擴大自己為將來的職場飛躍的可能。

第三招:適度刺激。

為自己設立一套獨特的獎勵辦法,諸如為自己買一束花放在辦公室或者買一些喜愛的小吃,也許能使疲憊的我們覺得工作顯得多一些愉悅和舒適。

第四招:疏導情緒。

把肚子裡的苦水倒出來。找家人或者最好的朋友,找一個大家都比較閑的時間和不受干擾的空間,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委屈和壓抑都說出來,想哭就哭,無論誰哭都不是罪。

第五招:適應職業角色的變化

入職八年,不管你願不願意,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面臨著職業角色轉換的問題。你可能開始從一般員工轉為管理者,從一般的管理者變成中高層的管理者;或從這個領域的新人變成資深的專業人士和老手。意識到這些職業角色所需要的能力和肩負的責任的不同,並主動地適應職業角色帶來的挑戰和變化,對一些職場老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分析:之三十而立

自古有三十而立之說,而如今,30歲卻成了一個風險的職場抑鬱帶,也是職業八年之多發地帶。由於處在30歲年齡階段的職場中人承擔來自職業、家庭、社會的壓力較多,是職業倦怠、新鮮感衰退、進階瓶頸等職業困惑的高發期。

一、八年之癢進退維谷

癥結:缺乏職業興奮點

張先生在保險公司前五年幹得挺開心也挺參與,但是前面兩年任務便成了巨大的苦楚,原本起早貪黑的拼命給他巨大的成就感,可是如今慢慢感到疲憊不堪。剛踏上社會時,年少輕狂,敢做敢當,做選擇往往充滿自信。但七、八年過後,不僅闖勁不再,對熟習的任務日生膩煩,乃至發生了內心衝突。這是由於在經歷了最初幾年的職業探究期之後,職業漸漸定位,意志慢慢消沉。由於日復一日處置瑣碎的事務,提升和加薪希望渺茫,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逐步加大,開始懷疑職業的選擇,從而熱情漸消,心生雜念。

提議:

缺乏職業興奮點是八年之癢患者的主要表現。尋找機遇,完成職業轉型是出路之一。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最忌諱一方面倍感厭倦,另一方面又被職業慣性和路經依靠所牽絆,想走又邁不出步子,沒法踏出去,從而發生進退維谷的抑鬱。

二、遭遇瓶頸,焦慮緊迫

癥結:職業倦怠和職業壓力夾攻

劉先生已經是保險行業的資深員工,幾年的打拼之後從普通業務員,到業務主管,接著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升任部經理,一路上升,頗讓旁人羡慕。但是從業務崗位到管理崗位的轉換,卻使得他一時難以應對,以前不過跟客戶和團隊成員打交道,如今既要向高層彙報任務,又要組織管理團隊,還要規劃業務戰略,關心市場動態,學歷不高又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劉先生壓力很大,難以入眠。

提議:

職場瓶頸普遍存在,主要問題來自本身。有些是由於心態急躁,追求事業上一蹴而就,從而招致的現實落差,有些是由於職位轉換,本身才能跟不上變化,也有少許是由於所處職場環境較差,制約了本人的發展空間。

對此要有的放矢。首先是要放平心態、重尋自信、消除煩躁,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找准目標;其次提升業務技能與綜合素質,迎合崗位需求;再有就是換位思考,站在更高的角度對待自己的癢,這樣才能從夾層中突圍。

三、婚姻家庭,身心俱疲

癥結:統籌中間難以均衡

婚姻、家庭不可能和職業完全隔離。能夠把好的心境從家裡帶到公司,也就能把一天的不快帶回家門。步入30歲的青年男女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彷徨在婚姻的殿堂門口,有的則初為人父人母。經濟壓力是招致晚婚晚育的最大緣由,而這也給這個年齡階段的上班族更大的工作壓力。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導致大批房奴、車奴甚至卡奴的出現,使得本來薪水已然不低的職場人群蒙受巨大經濟壓力,這導致了對職業收入希冀過高,普遍自我增壓,心境抑鬱急躁。而職場女性則因生育暫離職場或追求愛情婚姻與職業發展的矛盾而被折磨得身心俱疲。

小編提議:

此類問題是30歲年齡層職業抑鬱中最複雜,也最難以處理的。在多重壓力的考驗下,此種狀態能夠與前兩種問題疊加並相互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在這種狀況下,應和家人充分溝通,取得撫慰,借助家庭天倫止癢,方有信心克服職場壓力與自身經濟壓力,重新回到積極進取的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