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技能訓練偏重於動腦而輕視了動手, 在學校裡也一樣。 學生在考試時, 憑經驗把平時訓練的方法對號入座, 缺乏創造性。 要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則更是一籌莫展。 這些都是教育的弊端。 因此, 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 都要強調動手與動腦相結合。
1。 通過實踐學習間接經驗
人的學習, 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的學習, 是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要內容的。 但也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 否則, 只能是機械學習、機械記憶, 而且缺乏應用經驗, 學習成效就必然會降低。 因此, 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學到了許多知識,
在教育科學中把智力(或學習)勞動看做是特殊形式的勞動。 烏中斯基曾說過:“智力勞動幾乎是人的最繁重的勞動。 幻想是容易的和愉快的, 但思考是困難的。 ”
家庭對孩子智力勞動的要求應當適度。 讓孩子思考和學習他力所能及的問題, 或能夠經提示借助動手得到結果的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最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而那些超出兒童承受力範圍的形式訓練是不必要的。
2。 手腦並用的訓練活動
即使是完成一個遊戲, 也有不少智力活動的成分。 家長要根據不同情況、孩子的個性特點, 在遊戲過程中安排一些手腦並用的活動。 活動方式當然可以先動手, 在動手過程中經過嘗試,
雖然這種形式的訓練是必要的, 但手腦並用的訓練最終是要使孩子在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能夠先用腦做出細緻的分析, 如通過觀察、思考、試驗做出準確分析, 再對問題處理做出決斷, 採取行動處理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要騎單車遠行, 卻發現腳踏車壞了。 家裡有修車工具,
只動手、不動腦, 是機械運動;只動腦、不動手, 則會停留於想像;動手與動腦結合才能實現成功的創造。
編輯推薦:
決定孩子命運的八個關鍵問題
五歲寶寶必會的7種生活技能
讓寶寶在玩耍中練習各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