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 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確實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與年齡相關的規律性。 翻身、站立、長牙、行走……這些都是媽媽們熟悉的成長變化, 可那些看不見的階段性特徵媽媽們又瞭解多少呢?
在胎兒期, 寶寶的營養全部來自母體, 因此准媽媽攝入的均衡營養對胎兒的大腦、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非常重要;嬰兒出生後, 從宮內營養變成靠自己的消化系統來攝入營養, 這種攝取方式的改變, 對未完全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是個巨大挑戰;6個月以後, 因為母傳免疫因數持續降低, 寶寶只能完全依賴自己的免疫系統,
1歲開始, 自主行走和精細動作發育讓寶寶可以主動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這時, 寶寶體格發育減緩, 智慧發育迅速。 3歲後當寶寶進了幼稚園, 認識更多夥伴, 社交活動增加, 認知功能繼續發展。 同時環境暴露機會增加, 患傳染性疾病的機會增加。 另外, 寶寶活動量增大, 需要強壯的骨骼結構和均衡充足的營養。
在臨床醫學觀察中發現, 嬰幼兒的階段性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 因此, 我們建議家長要關注嬰幼兒不斷變化的生理特點, 並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和營養支援。
這些看不見的階段性變化每一個都非常重要, 然而卻很容易被家長忽視。 據統計, 0-6月嬰兒輕度消化問題的發生率高達42。
寶寶在生命早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 根據這些需求給予針對性的營養支持, 有利於促進寶寶健康生長發育, 提高生命品質。
生命最早期的營養狀況和營養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不能用同一種解決方案或者是同一種辦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不同時段的營養需求, 在每個時期為寶寶提供不同的營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