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黃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大黃的功效:

瀉下攻積, 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 逐瘀通經。

大黃的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 抑制腸內水分吸收, 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 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於鞣質所致, 故瀉後又有便秘現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 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大黃的應用:

1、積滯便秘。 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 能蕩滌腸胃, 推陳致新,

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 又因其苦寒沉降, 善能泄熱, 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 常與芒硝、厚樸、枳實配伍, 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 為急下之劑, 用治陽明腑實證, 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 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藥同用, 則瀉下力緩和, 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 若裡實熱結而正氣虛者, 當與補虛藥配伍, 以攻補兼施, 標本並顧。 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 配人參、當歸等藥, 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 配麥冬、生地、玄參等, 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 冷積便秘, 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 如溫脾湯(《千金方》)。

2、血熱吐衄, 目赤咽腫。 本品苦降, 能使上炎之火下泄, 又具清熱瀉火, 涼血止血之功。 常與黃連、黃芩同用, 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如瀉心湯(《金匱要略》)。 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有較好療效。 若與黃芩、梔子等藥同用, 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 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3、熱毒瘡瘍, 燒燙傷。 本品內服外用均可。 內服能清熱解毒, 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 使熱毒下泄。 治熱毒癰腫疔瘡, 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 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 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 涼血消腫, 治熱毒癰腫疔癤, 如用治乳癰, 可與粉草共研末, 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 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 治燒燙傷, 可單用粉, 或配地榆粉, 用麻油調敷患處。

4、瘀血證。 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 其既可下瘀血, 又清瘀熱, 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 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 常與桃仁、 土鼈蟲等同用, 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 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 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 瘀血腫痛, 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 如複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5、濕熱痢疾、黃疸、淋證。 本品具有瀉下通便, 導濕熱外出之功, 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 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 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濕熱黃疸, 常配茵陳、梔子, 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濕熱淋證者, 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 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此外, 大黃可“破痰實”,

通臟腑, 降濕濁, 用於老痰壅塞, 喘逆不得平臥, 大便秘結者, 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