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風濕的認識好多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所以針對大部分人犯的錯誤的想法我們在這裡總結一下, 讓大家更深刻的瞭解關於風濕的一些知識。 那風濕的認識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呢。
錯誤觀點一:風濕病只包括風濕熱和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風濕病是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 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類疾病;涉及的範圍很廣泛, 包括結締組織病、脊柱關節病、退行性或代謝性骨關節病及感染性關節炎等十大類百餘種疾病。
錯誤觀點二:老年人才會患風濕病。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不單是老年人, 所有不同年齡的人包括兒童都會患風濕病, 而嚴重的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壯年中更常見。
錯誤觀點三:風濕病是因為在潮濕環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風濕病可發生在各種氣候環境中, 主要是與免疫相關。
錯誤觀點四:關節腫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診斷風濕熱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風濕熱目前是個少見病, 不要輕率地濫下風濕熱的診斷。 抗“0”增高只是鏈球菌感染的證據之一,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見抗“0”增高, 不能僅憑此診斷風濕熱, 一定要結合典型的臨床表現和排除其它的風濕病才能診斷。 因為風濕熱要應用青黴素治療和預防,
錯誤觀點五:關節痛患者類風濕因數陽性就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因數陰性就可排除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類風濕因數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它並非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診斷指標, 除了類風濕關節炎外, 其它一些常見的風濕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現類風濕因數陽性, 甚至正常人也有4%陽性者, 因此, 類風濕因數陽性者不一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在類風濕關節炎中, 類風濕因數陽性率為70%, 故也不能根據類風濕因數陰性就排除類風濕關節炎。 是否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 不能僅憑類風濕因數。
錯誤觀點六:抗風濕西藥的不良反應大, 中藥無不良反應或不良反應輕微。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抗風濕西藥是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但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藥並嚴密監測不良反應指標, 可保安全耐受。 然而, 抗風濕中藥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藥物, 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現急性粒細胞缺乏, 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監測而盲目應用, 可導致嚴重後果
錯誤觀點七: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是治不好的。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近年現代風濕病學科的飛速發展使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 只要能早期診斷, 抓緊時機給予積極的正確的綜合治療措施, 就可使病情好轉, 穩定或緩解, 提高生活品質。
錯誤觀點八:常規應用激素治療風濕病。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不可一概而論, 要根據不同的病種、病情而酌情考慮。 如何應用激素治療風濕病是一門藝術, 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應。 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用激素並不能阻止關節炎病理過程繼續發展, 不能根治, 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還會帶來許多不良反應, 這些不良反應甚至比類風濕關節炎本身對人體的危害還大。
錯誤觀點九:風濕病用西藥只能“治標”, 中藥才能“治本”。
風濕的認識正確的是:西醫和中醫治療風濕病各有所長, 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
以上就是總結了好多人常犯的對風濕的認識的錯誤觀點, 並且講了為什麼這些觀點是錯誤的, 對照一下對於這些認識哪些你是以前犯得錯誤呢?希望講的這些知識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