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格特弗裡德·施勞格在會上發言說, 腦部左側發生嚴重中風、不能說話的人有時可以通過唱歌來交流。 他指出:“製造音樂是一種多種感官並用的體驗, 它能夠啟動腦部數個部分的聯繫。 ”
施勞格介紹說, 早在一個世紀前就有中風病人無法說話但能唱歌的記錄, 如今, 研究人員正在試驗是否可以通過音樂來治療中風病人。 他也提醒大家說, 研究物件目前主要側重於大腦左側遭嚴重中風的人, 而且治療過程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
西北大學聽覺神經實驗室主管妮娜 克勞斯還介紹了這方面的另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克勞斯認為:“音樂體驗能提高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能力。 演奏一種樂器也許能幫助年輕人在吵鬧的教室裡更好地處理語言, 也許能説明他們更精確地理解人類聲音中細微變化所傳達出的微妙之處。 ”
此外,
研究人員還表示,
音樂教育有助於患有讀寫困難症和自閉症的兒童能夠更準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知識連結: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疾病。
一方面, 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生理上的反應。 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 是一種物理能量, 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 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 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 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科學家認為, 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 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 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 可以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 另一方面, 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 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 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 激發人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