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情人眼裡出西施。 ”也就是說, 不同的人對美有著不同的標準,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認同誰漂亮或者誰不漂亮。 人們也認為, 美麗是膚淺的, 有吸引力的人與沒有吸引力的人之間除了外表之外並沒有真正的差別。
美具有普遍性
從表面上看, “情人眼裡出西施”、“美麗僅限於外表”的說法以及上文中列出的解釋似乎是可信的。 很多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入門書籍中, 都會選取幾張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認為美麗的照片作為例子, 而其中一些照片在當代西方人的眼中是非常另類的。 儘管如此,
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 關於美的標準存在普遍性, 不但超越了某個特定文化中的特定群體, 還超越了所有文化。 在美國, 黃種人、白人和黑人都贊同某種相貌具有一定吸引力。
這就表明, 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擁有相同的審美標準, 因為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質。 20世紀80年代中期, 有兩項獨立的研究不約而同地指出, 兩歲的幼兒和三個月大的嬰兒盯著人們認為較為好看的人的臉看的時間較長, 而盯著人們認為長相較為普通的人的臉看的時間較短, 這就說明嬰兒偏愛長相較好的人。
最近也有人做了類似實驗, 發現出生不到一個星期的新生兒對人們所認同的長相較好的人表現出了極大的偏好。
孩子天生就愛美女
很多父母也發現, 孩子們在長相較好的保姆面前的行為表現, 要明顯好於在長相一般的保姆面前的表現。 通過這些實驗, 社會學家們不得不承認, 一個星期(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並不足以讓嬰兒通過社會化及媒體宣傳來學習並適應某種文化中關於美醜的評判標準。
那麼, 為什麼審美標準是人的天性?為什麼從人的誕生之日起就懂得了美醜之分?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進化邏輯?
以下幾項是具有吸引力的臉蛋所具備的一些特徵:左右對稱、均衡分佈。
對稱臉更美。 專家表示, 一個人的臉蛋如果左右對稱(左臉與右臉特徵相似程度非常高), 那麼在他成長的過程中, 可以免遭寄生蟲、病原體和毒素的侵害, 而且罹患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 因此更具有吸引力。 基於這個原因,
大眾臉更受歡迎
臉部均衡分佈是增加吸引力的另一個重要特徵, 其臉部特徵與普通大眾的臉部特徵越接近的人就越具吸引力。 首位發現人類審美標準是天性的學者裘蒂斯•蘭格洛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具有吸引力的臉就是大眾臉。 ”為什麼分佈均衡的臉看起來比那些差異較大的臉要有吸引力?這個問題的解釋不像為什麼臉部對稱的人看起來更具吸引力的原因那樣明確, 進化心理學家眾說紛紜,
目前人們認為臉部特徵平均化主要源于基因的異質化而不是同質化。 如果個體擁有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又稱對偶基因, 位於同源染色體上同一位置, 控制相對性狀的不同形態的基因。 ——編者注, 那麼他就能抵禦大多數病原體的侵襲, 也不會同時擁有兩個相同的致命等位基因, 他的臉部特徵更加大眾化, 不會出現極端的特徵。 如果這個推測是正確的, 那麼這就意味著面部對稱性和平均化是基因健康和抗病毒能力強的標誌。
並非只有戀愛中的人認為, 美貌是健康的標誌, 因此美貌的人非常適合成為配偶;美貌是一張“健康證”。 人們越具吸引力, 那麼他們的身體就越健康, 壽命就越長, 腰背疼痛的概率就越低(當然有些人對這個結論也提出異議)。 美貌似乎是個體的客觀定量屬性,這與身高和體重非常相似,因為在人們發明量尺和秤之前,外表、身高和體重多多少少已經在戀愛對象的腦海裡留下了些許印象了。
——————————————————————————————————————————
編輯推薦:
進化過程中女人越來越美 男人沒有改變
芬蘭科學家最新公佈的一項研究成果足以讓女同胞笑靨如花:研究顯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女性正變得越來越漂亮,但男性的相貌依然如同他們住在洞穴裡的祖先一樣“不具吸引力”。
心理揭秘:男人都愛大胸脯
1935年是歷史性的一年,那年華納公司率先推出從A至D不同cup數的胸圍,成為全球的胸圍標準的那時起,我們對數字的熱衷轉化為對英文字母的執著,A不再尊貴,C、D更佳,務求降grade但升cup。
美貌似乎是個體的客觀定量屬性,這與身高和體重非常相似,因為在人們發明量尺和秤之前,外表、身高和體重多多少少已經在戀愛對象的腦海裡留下了些許印象了。——————————————————————————————————————————
編輯推薦:
進化過程中女人越來越美 男人沒有改變
芬蘭科學家最新公佈的一項研究成果足以讓女同胞笑靨如花:研究顯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女性正變得越來越漂亮,但男性的相貌依然如同他們住在洞穴裡的祖先一樣“不具吸引力”。
心理揭秘:男人都愛大胸脯
1935年是歷史性的一年,那年華納公司率先推出從A至D不同cup數的胸圍,成為全球的胸圍標準的那時起,我們對數字的熱衷轉化為對英文字母的執著,A不再尊貴,C、D更佳,務求降grade但升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