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和手術是卵巢惡性腫瘤的兩種重要治療手段, 目前除極少數早期癌可以通過單純手術治癒外, 均需輔助化療。 卵巢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卵巢上皮癌、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和卵巢性索間質腫瘤, 三者因生物行為不一, 其化療方案也不相同。 近20年來晚期卵巢上皮癌的治療有了明顯進展, 主要基於鉑類、紫杉類聯合進行卵巢癌化療的進展, 以及近10年來多種作用機制各異的抗癌新藥的問世。 卵巢惡性生殖細胞瘤, 現已被認為是繼子宮絨毛膜上皮細胞癌之後的第二種可通過手術、化療治癒的腫瘤。
鉑類敏感是指卵巢癌患者完成初次化療後6個月以外復發, 而耐藥則為6個月內復發。 眾所周知, 鉑類敏感的復發患者對進一步二化療均有較高的敏感性, 但什麼是標準理想的二線化療目前仍不清楚;對這些患者應該選擇單藥還是聯合化療, 也存在分歧。
哪種聯合方案是標準理想的二線化療?
在復發性卵巢癌患者中, 紫杉醇+鉑類方案優於以常規鉑類為基礎的方案。 兩種方案的緩解率相似, TC方案的1年PFS更長推薦, 復發卵巢癌可選擇紫杉醇+卡鉑或卡鉑+吉西他濱, 其他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多西紫杉醇、足葉乙甙、拓撲替康、PLD及奧沙利鉑等。
一般認為無治療間隔長則二線化療有效率高, 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支持TFI是影響化療效果的獨立因素。 Martin Gore博士在2001年ASCO年會上總結了單藥鉑類藥物挽救治療的療效, 發現完成初次鉑類聯合化療後復發患者, TFI和二線鉑類療效密切相關。
順鉑耐藥復發卵巢癌的化療:順鉑耐藥患者應選擇未用過的, 特別是作用機制不同的單藥或聯合化療作為挽救治療。 因為這些患者療效差, 生存期短。 治療前應全面權衡藥物的療效和毒性、患者的耐受性, 特別要關注患者的生存品質等, 做出較為合理的選擇。
以上介紹了卵巢癌的化療方案以及二線化療, 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