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是寶寶在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2~3個月的嬰兒就可發生濕疹, 1歲以後逐漸減輕, 到2歲以後大多數可以自愈, 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 如果新生兒濕疹, 媽媽們該怎麼防治呢?
嬰兒濕疹又稱“奶癬”, 是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多在生後2-3個月發病, 1 歲以後逐漸好轉。 濕疹多呈對稱性分佈, 好發於前額、臉頰、下頜、耳後等處, 嚴重時會擴展到頭皮、頸、手足背、四肢關節、陰囊等處。 濕疹的特點為不規則型皮疹, 先表現為針頭至粟粒大的紅斑點和紅丘疹, 進一步發展為小水皰、水皰破裂後流黃色滲液,
新生兒濕疹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有時候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 但是寶寶往往是由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 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引起的。 嬰兒濕疹的高度發病率也主要是由於寶寶皮膚角質層薄, 毛細血管豐富, 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 因此容易發生變態反應。
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 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 也是濕疹的誘因。 如果護理不當, 如過多的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 過高營養, 以及腸內異常發酵等也可以引起濕疹。 不過有一些寶寶, 特別是在新生兒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