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意義

病因不明。 在骨髓瘤患者培養的樹突狀細胞中, 發現了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的皰疹病毒, 這提示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繫。 該病毒編碼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 人類IL-6可促進骨髓瘤生長, 同時刺激骨的重吸收。 此種特殊的細胞來源尚不明了。 通過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細胞表面標誌分析提示為後生髮中心細胞惡性變而來。

1.骨髓瘤細胞的細胞動力學

當腫瘤增殖達一定容積時, 骨髓瘤細胞數可保持在水平線上數月甚至數年, 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屬於終末細胞, 需靠具有克隆擴增和分化能力的處於較早分化時期的惡變B細胞增殖分化而補充。

此期謂之細胞穩定期。 研究表明, 如在細胞穩定期殺滅骨髓瘤細胞, 同時增殖期瘤細胞也隨之增加。 因此, 治療過程中應用細胞週期非特異性藥物的同時, 要加用細胞週期特異性的藥物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2.骨髓瘤細胞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率。

骨髓瘤細胞有巨大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合成能力, 在2~4小時內所產生的M蛋白相當於細胞內所含的免疫球蛋白總量。 研究推算得出:每個骨髓瘤細胞約含M蛋白500萬~10000萬分子, 每個骨髓瘤細胞每天合成M蛋白為2.5~38Pg。

3.患者體內骨髓瘤細胞的總數

體內骨髓瘤細胞的總數與臨床的嚴重度(如溶骨性病變的程度)成正比。 當有多發性溶骨性病變時,

體內瘤細胞已超過2×1012個。 若瘤細胞的總量約占體重的5%~7%則可以致死。

多發性骨髓瘤的細胞免疫學變化

1.T細胞亞群的改變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改變有如下特點:外用血淋巴細胞絕對數降低, T3+、T4+、細胞的絕對數和百分率在Ⅰ、Ⅱ、Ⅲ期均降低, T8+細胞絕對數Ⅰ期升高, Ⅱ及Ⅲ期正常, 百分率各期均升高。 OkT4/OkT8比值在各期均下降。 T8+細胞升高被認為是機體早期的一種代償, 藉以擬制腫瘤克隆的增殖。

2.T細胞功能的改變

Perri等研究得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Th細胞功能正常, 而Ts擬制B細胞活性較正常為高, 而且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B細胞對多發性骨髓瘤的Ts細胞活性更加敏感。 由於T細胞功能缺陷, 機體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及分泌減少, 體內無免疫活性的M蛋白異常增多。

此外患者的粒細胞的吞噬殺傷和趨化功能明顯低下, 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降低, NK細胞活性下降, 導致機體對病原微性物的易感性提高。

3.細胞因數活性的改變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細胞因數產生異常與多發性骨髓瘤發生有關的細胞因數有IL-1、IL-2、IL-4、IL-5、IL-6等研究表明IL-4(BSF-1)--B細胞刺激因數-1減少導致外周血B細胞減少, 從而使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 骨髓瘤細胞能分泌IL-6(BSF-2), 其表面又有BSF-2受體, 通過自身正回饋作用促進腫瘤的增殖。 Cimino等的研究發現患者血清中IL-1及SLR-2R與正常對照無差別。 關於IL-2水準變化的研究尚無定論。

4.B淋巴細胞變化

Tienhaara等研究表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B淋巴細胞總數、CD20+細胞絕對數和百分比相應年齡的對照組明顯減低。

因此, 與B淋巴細胞相應的免疫功能亦低下或缺陷。

除此之外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應作的檢查還包括:

1. 血象:血紅蛋白減少, 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早期正常, 晚期減少, 分類可見幼粒、幼紅細胞, 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

2. 血清蛋白電泳:丁或日球蛋白顯著增高, 或p及7球蛋白之間出現呈單株峰型M球蛋

3. 免疫電泳:增高的M球蛋白經免疫電泳分析, 大多為。 IgG(約占50%—60%)、IgA(約占20%-25%), 其他為IgD、輕鏈, 極少數為IgE

4. 尿本周氏蛋白:約60%-70%的病例可陽性。

5. x線骨骼檢查:受累骨骼示圓形穿鑿樣缺損, 以顱骨為典型。 也可見彌漫性骨質疏鬆及脫鈣。

6. 骨髓象:骨髓瘤細胞佔有核細胞的10%以上。 因骨髓內病灶分佈不均, 故一次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7. 其它:血沉增快;血鈣增高;腎功能衰竭時:尿素氮、肌酐增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