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看娃娃博客瞭解孩子的心思, 結果卻讓父母很意外
“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如何瞭解他們在想什麼?”這一直是家長的難題, 家長們為“獲取”有關孩子的資訊, 曾私拆過信件、偷看過日記。 而在如今的網路時代, 家長們也採取了新方式——透過網路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家長們這麼做真的都是為一窺秘密嗎?孩子們又如何看待父母的這種“新潮”?
案例一
網路是新的溝通管道
“女兒大了, 總有叛逆的時候。 ”蘇先生和16歲的女兒是兩年前開始通過網路進行溝通的, 其誘因就是女兒長大了, 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第一次, 是蘇先生將一番想對女兒說的話寫在電腦桌面上, 讓回家的女兒自然地看到,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那時的蘇先生還不興使用空間或博客。 後來女兒在自己的空間上發表了一篇“徵集生日祝福”的帖子, 還催促蘇先生髮帖給她祝福。 就這樣, 蘇先生在女兒的幫助下也開辦了空間和博客, 在上面記錄自己的心情, 也記錄想對女兒說的話。
“一開始只是覺得是一個不錯的交流方式, 後來慢慢發現女兒對此很得意。
“我也聽說過一些家長通過網路窺探孩子的資訊, 其實他們錯了, 探得孩子們的秘密後又能怎麼樣呢?”通過一段時間與女兒的網路互動, 蘇先生悟出道理:網路為家長與孩子之間增加了一個溝通管道, 但家長們不應該借這個管道去窺探孩子的隱私, 甚至插足干涉、時時盯梢。 只需要在發現孩子出現較大偏差的時候, 用一個類似兄長的角度去適當引導一下就可以了。
案例二
不窺探哪能知道秘密
今年大學二年級的花花(化名), 就是“網路窺探”的受害者。
高考之前, 花花就發現媽媽通過網路窺探她的秘密。 “她是從同事的孩子那打聽到我的博客位址的。 ”花花說, 媽媽同事的孩子和自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自然知道她的博客, 而這一消息的走漏沒想到竟然被媽媽利用起來。
“那段時間, 媽媽每天都匿名登入我的博客查看更新。 ”花花說, 她在博客上幾乎是無話不說的, 上面確實有很多自己的心事和秘密。 每次, 當媽媽看到她博客上一些不對頭的動向時, 都會含沙射影地問她。 比如“是不是有哪個男生喜歡你啦?”“今天上學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啦?”等等。
“一開始我還沒在意,
家長 陌生人能看我為啥不能看
“說實話, 我覺得現在孩子的思想有些不可理喻”蔣女士也曾經上博客窺探過孩子的秘密, 後來也是不歡而散。 但她始終想不通的是, “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網上給陌生人看, 為什麼不能給自己的父母看呢?”
採訪中, 部分家長仍透露出對子女反感他們去看博客的不解,
還有一些家長則表示, 他們真的只是關心孩子。 家長們匿名去看孩子的博客不是要去發現孩子的秘密, 然後對他們進行教育。 而是怕孩子知道他們去看後, 就一味拒絕、抵觸才隱瞞身份的。 “而且平時沒時間和孩子交流。 本想和他們談談想法什麼的, 但是孩子都會覺得我們是要對他進行說教, 所以就想方設法避開。 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會選擇上網去瞭解他們的。 ”張女士真心希望能和孩子通過網路進行交流, 希望以自己的閱歷給孩子們一些建議。
孩子 反感網窺歡迎當面交流
“不希望父母看我寫的東西,因為那是我的隱私。”孩子們卻不一定贊同父母的這種用心良苦,蔣媛就直截了當表示,即便父母們是真心為自己好,但他們總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即便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家長眼裡或許也變得不正常了。如果連網路這種虛擬空間都介入家長的身影,那麼就真的沒有可以說真心話的地方了。
大四畢業生王瀟說:“我主動通過網路和父母進行交流,只是為了避免正面和父母發生語言上的衝突。要是我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又不敢開口向父母說,那我只能通過網路這個仲介讓他們知道我所做的事情,然後請他們幫助我,請他們理解我。”她很喜歡父母通過網路和她互動,而且最喜歡在博客或空間中看到父母的意見,然後與他們交換意見,避免正面對話的尷尬。不過,這樣也是在父母能夠正確理解網路作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父母是抱著“窺探”的態度進入的,那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更多的學生則採取類似郭瑞的態度:“比較反感我媽去看我的東西,因為怕她看,所以空間裡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後來直接設了一個密碼。”郭瑞說,即便媽媽知道他的QQ,喜歡在工作的時候瞭解他的動向,但他通常都隱身上網,極少與她聊天。
希望以自己的閱歷給孩子們一些建議。孩子 反感網窺歡迎當面交流
“不希望父母看我寫的東西,因為那是我的隱私。”孩子們卻不一定贊同父母的這種用心良苦,蔣媛就直截了當表示,即便父母們是真心為自己好,但他們總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即便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家長眼裡或許也變得不正常了。如果連網路這種虛擬空間都介入家長的身影,那麼就真的沒有可以說真心話的地方了。
大四畢業生王瀟說:“我主動通過網路和父母進行交流,只是為了避免正面和父母發生語言上的衝突。要是我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又不敢開口向父母說,那我只能通過網路這個仲介讓他們知道我所做的事情,然後請他們幫助我,請他們理解我。”她很喜歡父母通過網路和她互動,而且最喜歡在博客或空間中看到父母的意見,然後與他們交換意見,避免正面對話的尷尬。不過,這樣也是在父母能夠正確理解網路作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父母是抱著“窺探”的態度進入的,那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更多的學生則採取類似郭瑞的態度:“比較反感我媽去看我的東西,因為怕她看,所以空間裡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後來直接設了一個密碼。”郭瑞說,即便媽媽知道他的QQ,喜歡在工作的時候瞭解他的動向,但他通常都隱身上網,極少與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