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20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神經學專刊》上報告說, 他們同時使用了藥物、電刺激和常規鍛煉3種康復方法, 成功使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實驗鼠重新走動, 甚至能在跑步機上跑動。 研究報告說, 這項醫療技術有望為下肢癱瘓人群的康復提供新的思路。
在這項研究中, 研究者在小白鼠後肢癱瘓一周後進行試驗, 一方面給癱瘓鼠服用藥物, 同時在它們脊腔內中樞神經受損部位下方採取低壓電刺激療法。 經過數周的“訓練”後, 原本半癱的小白鼠可以在類似跑步機的傳送帶上自主行走甚至奔跑,
這項試驗最重要的發現是, 接受電刺激的神經元位於受損中樞神經以下部位, 從而證明, 驅動下肢活動的信號來自受刺激的神經部位, 而不是來自大腦, 信號也不必通過神經受損部位向下傳遞。
研究者希望這一發明能運用於治療人體下肢癱瘓領域, 利用電刺激使患者下肢肌肉收縮, 從而恢復下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