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 是一種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 喜生於深山峻嶺、荊棘叢生的山崖石縫之中。 其果實、果皮、果仁(籽)、根莖均為上好的中藥材。 主治:清熱滌痰, 寬胸散結, 潤燥滑腸。 用於肺熱咳嗽, 痰濁黃稠, 胸痹心痛, 結胸痞滿, 乳癰, 肺癰, 腸癰腫痛, 大便秘結。
【別名】
天撤, 苦瓜, 山金匏, 藥瓜皮。
【成份】
果實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種子含油酸、亞油酸及甾醇類化合物。 果實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種子含油酸、亞油酸及甾醇類化合物。
【功能主治】
清熱滌痰, 寬胸散結, 潤腸。 用於肺熱咳嗽, 痰濁黃稠, 胸痹心痛, 乳癰、肺癰、腸癰腫痛。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瓜蔞皮水煎劑對藥物誘發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實驗表明:瓜蔞皮水煎劑提前腹腔注射, 能預防氯化鈣誘發的大鼠室顫;亦可明顯提高哇巴因誘發豚鼠室性心動過速的閾劑量;能使烏頭堿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延長,
2、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瓜蔞含致瀉物質, 有瀉下作用。 瓜蔞皮的瀉下作用較弱;瓜簍仁所含脂肪油致瀉的作用較強;瓜簍霜的致瀉作用較為緩和。 瓜簍乙醇提取物對幽門結紮、5-羥色胺、鹽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損傷有抑制作用, 瓜蔞乙醇提取物對乙醯膽鹼造成的小鼠回腸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證明, 瓜蔞煎劑或浸劑對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腸內致病菌, 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 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4、抗腫瘤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瓜蔞煎劑及瓜蔞皮和瓜蔞仁的提取物對小鼠腹水癌細胞有殺滅作用。 瓜蔞皮的體外抗癌效果比瓜蔞仁好, 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強。 從瓜蔞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類白色非晶體性粉末亦有體外抗癌作用, 而子殼和脂肪油均無效。 動物實驗表明:瓜蔞對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對腹水癌的作用不明顯。
5、其他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瓜蔞注射劑能顯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 其作用強度與劑量有關。 瓜蔞注射劑腹腔注射, 亦能顯著降低因冠脈結紮1小時, 再灌23小時後血小板最大聚集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速率。 瓜蔞的有效成分栝樓酸對膠原、二磷酸腺苷和腎上腺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濃度依存性抑制作用。
瓜蔞的水提取物給兔灌胃可使血糖升高, 而對肝和肌糖原沒有明顯影響。 瓜蔞皮所含的氨基酸有祛痰作用。

新加瓜蔞薤白湯
處方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
瓜蔞仁(炒香)3錢, 光桃仁7粒, 幹薤白(酒洗, 搗)2錢, 杜蒼術8分, 制香附1錢半, 丹皮1錢半, 控涎丹7分, 藏紅花5分, 韭白汁2匙, 薑汁2滴(同沖)。
主治:
痰瘀成囊, 脘腹雖多滿痛, 按之則呱呱有聲, 甚則腸間抽疼。
用法用量:
水煎, 調香砂寬中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