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母嬰>正文

怎樣看待嬰兒的"模仿"

寶寶出生後幾個月模仿能力就開始萌芽並發展了, 標誌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 正是這種關聯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 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孩子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偶像, 絕對信任、愛你沒商量。 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當你把寶寶擁在懷裡, 他同時也緊緊地抱著你, 實際上是通過模仿傳遞他對你的愛, 就像你愛他一樣。 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 你和寶寶的交流實現了, 彼此都獲得情感的滿足。

一、模仿的形式

1歲以內, 孩子對語言有著極強的興趣。 他會聽你說話, 模仿你的語言。 所以, 你要面對寶寶說話, 讓他看到你的口型, 這樣, 他不僅能儘早學會說話, 甚至連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歲, 孩子更多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事情, 比如洗臉、梳頭、推車等, 有時甚至有些創造性的模仿, 喜歡玩過家家類的遊戲。 但是, 模仿畢竟有好有壞, 家長要懂得控制和規避風險。 一定要把藥品、清潔用品, 以及剪刀等危險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3歲之內, 有些動作絕對不能讓他模仿。 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二、模仿的意義

對於兒童來說, 如果孩子看到某一行為自己無法確定而不能完成時,

兒童就不會模仿, 而會苦惱和焦慮。 或是兒童根本沒有發現, 也不能模仿, 兩歲左右最明顯。 比如有些孩子模仿摔倒, 再摔倒、再摔倒, 每一次摔倒都帶著巨大的喜悅。 父母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重複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 就會制止兒童。 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兒童敏感期的正常發展, 從而妨礙兒童智慧和認知的發展。 智慧發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 這都是成人後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的現象。

模仿有利於寶寶理解他人的情感

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 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 神經生理學者發現, 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 它不僅僅在做動作如用手抓玩具搖鼓時活躍,

而且在觀察別人如何拿起搖鼓時也變得活躍。 大腦會模仿該動作, 同時我們會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他想拿起搖鼓晃動發出聲響。 鏡像神經元能讓人通過模仿, 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 再簡單一點說, 通過對周圍人表情的模仿, 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

三、嬰幼兒學習從模仿開始

大一點兒的嬰兒能夠通過模仿學習三種類型的行為。 其一, 嬰兒能夠跟隨成人一起到處走走, 到新的環境中進行探索。 這個時候, 嬰兒也有能力跟隨著一個移動的玩具, 並自己摸索著返回。 其二, 嬰兒模仿已經熟悉的社會行為, 如分享玩具, 通過模仿能提高這類行為的發生。 比如和嬰兒一起玩“平等交換”的遊戲, 他隨後就會想到要把玩具送給其他人。

其三, 嬰兒通過觀察其他人, 能夠模仿學會一些新的行為並且有自我創新。 比如上面實驗中拉啞鈴的例子, 嬰兒自己發明了把啞鈴放在桌上, 用兩隻手拉同一端的動作。 這類模仿行為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來說, 是很需要的。 孩子通過模仿成人的語言, 並進行遷移和創新, 學習新的詞彙。

為了讓孩子模仿好的榜樣, 健康地成長, 家長應當牢記以下守則:

第一條, 適當的角色和行為示範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第二條, 孩子是面鏡子, 爸爸媽媽可以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個好榜樣。

第三條, 要鼓勵孩子模仿好的行為, 對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為要加以制止。

第四條, 對孩子在模仿過程中出現的自創動作, 只要是對孩子和周圍人無害的, 不必干涉。 說不定, 未來的發明家就在你的身邊。

如何引導不同年齡的寶寶模仿

孩子從一歲開始, 就會主動地去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語言。 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 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習慣, 盡可以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不過也不必盡求完美, 因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會走路以後, 就會經常在戶外走動, 所看所聞也會豐富起來。 對於好奇的人事, 特別是喜歡的人, 孩子都會主動去模仿, 因為模仿是人類對於“喜歡”最原始的表達。 這時, 父母就不能用嚴厲的語言來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 而是應該用商量和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它們的跑、走、飛和遊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來,家長可以給予正確引導。根據孩子的好奇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寶寶凡是喜歡模仿別人怎麼辦

3-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喜歡模仿,說明幼兒觀察力比較強,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同,但是如果寶寶事事都模仿,不喜歡自己動腦筋想問題,凡事沒有主見,確實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了。雖然說3周歲的寶寶喜歡模仿,但同時他們又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歡被支配,總是追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

如果寶寶喜歡盲目從眾,胡亂模仿,就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干預:

1、給寶寶講模仿別人的壞處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幼兒:凡事喜歡模仿別人,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認為不聰明、不能幹,是個“跟屁蟲”,這該多難為情啊。

2、鼓勵寶寶動腦筋想辦法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講:“寶寶最聰明能幹了!只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肯定比他們想的更好!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會幹得更好!”

3、培養寶寶的獨立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教給幼兒一些方法,想出一些點子、主意,開啟寶寶思維的閥門,引導寶寶靈活地思考問題,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它們的跑、走、飛和遊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來,家長可以給予正確引導。根據孩子的好奇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寶寶凡是喜歡模仿別人怎麼辦

3-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喜歡模仿,說明幼兒觀察力比較強,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同,但是如果寶寶事事都模仿,不喜歡自己動腦筋想問題,凡事沒有主見,確實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了。雖然說3周歲的寶寶喜歡模仿,但同時他們又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歡被支配,總是追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

如果寶寶喜歡盲目從眾,胡亂模仿,就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干預:

1、給寶寶講模仿別人的壞處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幼兒:凡事喜歡模仿別人,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認為不聰明、不能幹,是個“跟屁蟲”,這該多難為情啊。

2、鼓勵寶寶動腦筋想辦法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講:“寶寶最聰明能幹了!只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肯定比他們想的更好!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會幹得更好!”

3、培養寶寶的獨立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教給幼兒一些方法,想出一些點子、主意,開啟寶寶思維的閥門,引導寶寶靈活地思考問題,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