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張先生40歲, 腰背部僵硬疼痛10年, 夜間疼痛較重, 翻身困難, 晨起明顯, 常需1小時左右才能緩慢起床, 伴腰部及下肢酸軟無力, 舌質暗, 苔少, 脈沉細。 查體:枕牆距15cm, 指地距30cm, 查HLA-B27、RF、ESR、CRP均升高, 骶髂關節CT示雙側骶髂關節破壞符合強直性脊柱炎改變。 辨證為腎虛督滯, 瘀血阻絡之證, 遂以益腎通督, 逐瘀蠲濁為法。
處方:生黃芪、雞血藤、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制乳香、制沒藥、蒲黃、五靈脂等。 患者服藥至今已1年余, 目前患者腰背部基本無疼痛, 晨時起床如常人, 除偶有腰部酸脹, 生活基本如常人。
故事分析:藥物組成:活動期藥用生黃芪、雞血藤、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王不留行子、鬼箭羽、鑽地風、黃柏、石膏、海風藤、海桐吱、青風萎、桑寄生、狗脊、補骨脂等。
加減運用:熱毒熾盛者加金銀花、連翹、忍冬藤清熱解毒之品, 腰背強直畸形者應加全蠍、蜈蚣、露蜂房、地鱉蟲、穿山甲等。
用藥方法:每日1劑, 水煎服。
適用病症:活動期:在腎督虧虛的基礎上多表現為濕熱痹阻的證, 症見腰背部僵硬疼痛, 以夜間痛甚, 周圍關節紅腫疼痛, 下肢關節多見, 甚者表現為腰背疼痛劇烈, 翻身困難, 晨時起床困難, 舌紅苔黃膩, 渭數。 緩解期:臨床表現為腰部酸軟不適, 乏力, 下肢軟弱無力等肝腎虧虛之侯或見脊柱強直之筋骨受損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