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膽囊癌的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 膽與肝互為表裡, 扼守消化要衝, 膽囊癌發病多因鬱化火, 灼津為痰, 結而成疾;或七情內傷日久, 肝氣鬱結不解, 飲食不節等。 中醫治療疾病秉承辨證論治的原則, 膽囊癌根據臨床表現, 其證型可分為肝氣鬱滯、瘀毒蘊結、濕熱內阻等, 治宜疏肝理氣、祛瘀解毒、清熱利濕。

1、肝氣鬱滯

臨床表現:脅肋脹痛, 右脅包塊, 脘腹脹滿, 口幹口苦, 或噁心嘔吐, 舌質淡紅, 或有瘀紫, 脈弦澀;

治法:疏肝理氣, 解鬱止痛;

經典處方:後辛湯、逍遙散加味方等。

2、瘀毒蘊結

臨床表現:右脅脹痛、刺痛或絞痛, 牽及肩背, 肝區可觸及腫塊,

拒按, 口苦食少, 大便秘結, 舌質暗紅有瘀點, 或舌下靜脈迂曲, 舌苔薄黃, 脈弦;

治法:涼血解毒, 祛瘀消結;

經典處方:龍膽草湯、解毒抗癌湯等。

3、濕熱內阻

臨床表現:皮膚鞏膜黃疸, 口幹口苦, 食少, 噁心欲吐, 尿黃, 大便秘結, 右脅下脹痛或胃脘脹悶,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化濕熱, 利膽退黃;

經典處方:大分清飲、大茵陳湯、利膽抗癌湯、茵陳龍膽湯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