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紅斑狼瘡患者來說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緩慢,隱襲發生,臨床表現多樣、變化多端.此病能累及身體多系統、多器官,在患者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種自身抗體.紅斑狼瘡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屬結締組織病範圍,分為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深部紅斑狼瘡等類型.
提起紅斑狼瘡這一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若問起紅斑狼瘡一詞的由來,恐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說清楚的.在浩繁的中醫書籍中從未見與其相似的病名,只是有一些散在的關於紅斑狼瘡症狀的描寫.狼瘡一詞來自拉丁語,在19世紀前後就已出現在西方醫學中.但直到19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卡森拉夫的醫生才正式使用"紅斑狼瘡"這一醫學術語.不過他所說的紅斑狼瘡僅指以皮膚損害為主的盤狀紅斑狼瘡而言.人們看到得這種病的人,在顏面部或其他相關部位反復出現頑固性難治的皮膚損害,有的還在紅斑基礎上出現萎縮,瘢痕,素色改變等,使面部變形,嚴重毀容,看上去就象被狼咬過的一樣,故有其名.後來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紅斑狼瘡的認識逐步加深,於是又提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命名.系統性紅斑狼瘡除具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外,還包括全身各個系統和各種臟器的損害,如腎、心、肝、腦、肺等.紅斑狼瘡起病穩匿或急驟,發作比較兇險,且極易復發,遷延不愈,出沒無常,就跟狼一樣狡猾.而狼瘡病人的皮膚損害除盤狀紅斑狼瘡出現典型的盤狀紅斑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還出現蝶形紅斑,多形紅斑,環形紅斑,大皰性紅斑,有的也出現盤狀紅斑,所以用紅斑狼瘡一詞命名該病,既形象逼真,又內涵豐富.
紅斑狼瘡-分類 關於紅斑狼瘡的分類,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在20世紀50年代時採用的Bundick和Eilis分類法為:1、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2、播散性紅斑狼瘡,又進一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播散性紅斑狼瘡.
隨著對本病研究的進展和不斷深入,以後又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北村先生根據皮膚損害性質的不同將本病分為:
1、不全型,
2、慢性盤狀乾燥型,
3、慢性盤狀滲出型,
4、色素增生型,
5、慢性播散型,
6、急性播散型.
而Martin則將本病分成:
1、隱性紅斑狼瘡,
2、有特異性皮損而無系統症狀者,
3、有特異性皮損又有系統症狀者,
4、有系統性症狀而無特異性皮損者.
則不論有沒有皮損以外的症狀,而按皮損分類:
1、慢性皮膚紅斑狼瘡,細分為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泛發生盤狀紅斑狼瘡;肥厚性盤狀紅斑狼瘡;深部分斑狼瘡,
2、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3、急性紅斑狼瘡,細分為面部紅斑;面、頭皮、頸、上胸、肩臂伸面和手背紅斑;大瘡性或中毒性表皮枯解樣損害.
還有人主張只把紅斑狼瘡分為兩型,即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又有人主張把盤狀型改為皮膚型紅斑狼瘡.實際通過研究觀察認為紅斑狼瘡系同一病譜性疾病,而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只不過是這個病譜的兩個極端類型而已,中間有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和深部紅斑狼瘡等.
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狼瘡病中最輕的一個亞型.主要發生在口、頰部的皮膚與粘膜上,一般沒有全身性損害.在面部主要是橫跨鼻樑的蝴蝶形紅斑.在唇紅上出現的盤狀結痂狀損害是慢性盤狀紅斑狼瘡最常見的口腔表現.口內粘膜損害多發生在頰部、牙齦、齶部,可表現出類似扁平苔蘚的損害.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的主要病理改變是粘膜上皮增生,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膜增厚,PAS反應陽性,結締組織內血管變形,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呈"袖套"狀.